正文 第11章 舉事成基業 (2)(1 / 2)

福壽還不知是計,隻當敵兵被追得急了,困獸猶鬥而已,所以力喝兵士不許倒退,並斬了兩個隊長,卻一點也不見效,那敵兵似潮湧般衝殺過來。福壽也立腳不住,隻好下令且戰且走,才走了半裏多路,猛聽得一聲炮響,朱元璋的大隊兵馬殺到,左有常遇春、呂懷玉,右有繆大亨、花雲,背後是鄧愈、鄭遇春殺來,前麵朱元璋親自督兵同方剛、耿炳文奮勇衝鋒,福壽四麵受敵,五千飛虎兵早已大敗,各自奔逃。

福壽大怒,揮著大刀狠命地剛殺出重圍,那四麵的兵馬就又圍了上來。殺退一重就又圍上一重,左衝右突總是殺不出去。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一彪人馬殺到,卻是朵察耐領了傾城的兵馬來救赤福壽。福壽驚問他:“你如何得知我兵敗被圍?”朵察耐道:“剛才王爺派人來城下求救,命末將速來相援,故此才領兵到此。”

福壽頓足道:“這是賊人的奸計,你怎麼能相信他?!趕快回去保城要緊!”朵察耐頓時心慌不已,和福壽合兵一起,一路飛奔,剛殺到城下,隻聽得那城上一聲鼓響,火把齊明。沐英在城樓上大叫道:“老王爺不必氣惱,我已占得城池了!”福壽大怒,待要令軍士攻城,城中的俞通海已領兵殺出,後麵朱元璋大軍又趕到,把福壽和朵察耐圍在核心。常遇春、花雲等曉得福壽勇猛,因此都不來交戰,隻是把他圍住了,令軍士們一遍遍叫道:“福壽快快下馬受綁!福壽快快下馬受綁!福壽快快下馬受綁!”氣得赤福壽咆哮如雷,幾次衝殺出去都被強弩射了回來。

天色已經發白,福壽已殺得人困馬乏,渾身上下濺的血,把裏麵的內衣都染紅了,再回顧一下自己身邊的士卒,隻剩得寥寥十餘騎,飛虎兵一個也沒有了;估計是不能脫身的了,他咬著牙恨恨地罵朵察耐道:“都是你這個糊塗蟲弄壞的事。”說罷拔出劍來把朵察耐砍作兩段,然後福壽仰天長歎道:“老臣不能盡心保國,今日惟有追隨先帝去了。”說罷淚如雨下,然後高叫了三聲“聖上”,提起龍泉劍就向自己的頸上揮去,頓時鮮血噴濺,可憐一個赤膽忠心的老王爺,一縷忠魂直往閻羅殿而去了。

福壽死節後,他的屍身居然端坐在棗騮馬上,手提著大刀挺然不倒。朱元璋見了非常詫異,不禁讚歎道:“好一個忠烈的老王爺!老王爺,你放心吧,我這裏兵馬進城,斷不擾害百姓,並將老王爺的眷屬派人護送出城,命他們收葬老王爺就是了。”

朱元璋這句話還不曾說完,福壽的屍體便撲地倒了。兵士們都震驚得搖頭咋舌,常遇春等一班將領也無不嗟歎。

朱元璋軍馬進城,安民已畢,請出福壽的家眷,並幫著家眷們治喪,用王爺的衣冠盛殮了赤福壽。朱元璋還親自哭奠了一番,著沐英護送福壽的靈柩和家眷出城,沿途的百姓和福壽手下的將校降卒,一齊來哭送,悲聲遍野,無限淒涼。

曆史將永遠記下這樣的一筆:元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今江蘇省南京),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意思是說他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當皇帝。

朱元璋得了南京的當時,正在和諸將慶賀,忽警探報來,蘄水徐壽輝被部下沔陽人陳友諒殺死,陳友諒統其部眾領兵東下,迭陷了安慶、瑞州,又攻破了池州,現在竟來襲取太平。太平守將陳野先和吳良星夜差人到金陵來告急。朱元璋得了這消息,不覺大驚道:“太平如其有失,江南都非我所有了。”當時便飛檄徐達,令他趕緊往援太平,朱元璋自己和劉伯溫、常遇春等親統大軍與陳友諒交戰,留花雲和沐英駐守金陵。

徐達得到朱元璋的命令,叫俞通海屯兵蘭陵,便領了郭英、廖永安等兼程去救太平。第一次和陳友諒軍馬相遇,戰了個不分勝負。隔不幾天,朱元璋的大軍也到了。陳友諒的領兵將官傅友德聽說朱元璋親自來了,便退兵十裏下寨。

陳友諒這時已自號漢王,頒檄四方。他聞知朱元璋兵到,傅友德反退十裏,不禁大怒道:“傅友德難道有了異心嗎?”於是不問皂白,把傅友德的兄弟親友及妻孥等一齊綁起來殺了。傅友德在軍中得知陳友諒殺了他的兄弟家屬,大哭了一場,連夜領了部眾來投誠朱元璋,朱元璋好言撫慰,並授傅友德為都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