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太祖麵前說郭景祥的兒子不孝,甚至持槊要打郭景祥,太祖便要將這個不孝之子正法,馬皇後奏道:“妾聞郭景祥隻有這一個兒子,獨子易驕,但也未必都會如同別人說的那樣啊,我看還是應該查明屬實,再進行定罪妥當,否則殺了不肖一人事小,可就絕了郭氏一門的後了,這樣會有傷陛下的仁惠呀。”這是真正的仁人之言,而不可視為婦人之仁。後來太祖經過調查,郭景祥之子果然是被人誣陷的,於是太祖歎息道:“若非皇後之善言相勸,朕險些斷了郭家宗祀。”
此外馬皇後隱護功臣的事更是不計其數,就是發生在宮禁裏麵善行,也不能一一說盡的。宮人如有被太祖臨幸得孕的,馬皇後便會對她倍加體恤,妃嬪等如果因為說話做事不小心或任性或不會討好,忤了上意的,馬皇後必然會為她們設法調停。
馬皇後病危之時,群臣請禱祀並求良醫,馬皇後卻對太祖說道:“生死有命,禱祀何益?白白地浪費人力財力。世有良醫,也不能起死回生,倘若服藥後不見效,大家恨罪起治病的醫生,豈不是增加妾的罪過嗎?”明淑如此,太祖感動不已。
馬皇後臨終前,太祖問她有什麼遺言要說,馬皇後嗚咽道:“妾與陛下起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誌願已足,尚有何言?不過妾死以後,隻願陛下親賢納諫,慎終如始罷了。”“親賢納諫”四個字,可以說道盡古今的為君之道。
壽僅五十一歲的馬皇後雖然貴極正宮,生活卻一直很檢樸,非大事不著新衣,太祖的羅襪都是皇後親手所製。每逢大兵出征,馬皇後總會把戒妄殺的繡額,頒賜與統兵的將士。其他如規勸太祖修道,訓導皇子學禮,優視六宮嬪妃,恩遇宮女內侍等種種的美德,不僅讓太祖從此不忍冊立正宮,隻令寧妃權攝六宮;且自她在洪武十五年八月崩逝後,不但太祖常常想起她來就痛哭號淘,就是宮廷內外,也歌思不忘,宮中曾有人作追憶歌道: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因為朝臣的反對,太祖隻好舍棄英武剛強的四皇子燕王朱棣,立了已故的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為儲君,但太祖同時也預感到了這其中的殺機,於是他苦心謀劃,試圖避免一起骨肉相殘的悲劇發生……
藍玉平定西蜀班師歸來,獻給太祖一個桃李其容冰霜其誌的美人黃香菱,不想她卻與倜儻風流又溫存真摯的美少年朱允炆不顧天大風險,墜入了情網,於是不久黃香菱就因為恰巧被太祖瞧見而白綾賜死,多情的朱允炆夜出宮門祭奠黃香菱,引發了他人生的一次危機……
太子朱標的元妃在孤寂的可怕折磨中,與溫存瀟灑的涼國公藍玉鬧出了緋聞,致使元妃命喪三尺白綾,而藍玉也因為刀刺發妻而被殘酷處死,太祖借機把可能對皇孫朱允炆的將來統治造成影響的功臣斬盡殺絕,而在這背後的背後,燕王朱棣才是這次黨獄的真正策劃者……
瑜妃母子的陰謀敗露,不得已她隻好自殺,而她的兒子也自焚了王府……
癡情的朱允炆在痛苦中又喜歡上了一個不可能的女子汪秋雲,在情錯中,美麗的小宮女翠兒得到了朱允炆的寵愛,可是翠兒也不知道朱允炆在深宮的密室裏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那個神秘女人汪秋雲成為了一個謎……
冊立皇孫
這個時候太祖已迭納數妃,連生十數子,朱椿為蜀王,排行為皇十一子。朱柏為湘王,排行為皇十二子。朱桂為代王,排行為皇十三子。朱楧為肅王,排行為皇十四子。朱植為遼王,排行為皇十五子。朱杼為慶王,排行為皇十六子。朱權為寧王,排行為皇十七子。朱楩為岷王,排行為皇十八子。朱橞為穀王,排行為皇十九子。朱鬆為韓王,排行為皇二十子。朱模為瀋王,排行為皇二十一子。朱楹為安王,排行為皇二十二子。朱檉為唐王,排行為皇二十三子。朱棟為郢王,排行為皇二十四子。朱榧為伊王,排行為皇二十五子。
在諸皇子中,要算四皇子燕王朱棣最是英武剛強,太祖也最為喜歡他,常說燕王朱棣是最像他的,太子死後,太祖有意要立燕王朱棣為儲君,可此時太子已生五子,除嫡長子早殤外,次子叫作朱允炆,即日後的建文帝,此時也已經長大了,倘或舍孫立子,未免於禮不合。
在中國古代,正妻生的兒子稱嫡子,非正妻生的兒子稱庶子。正妻被稱為嫡母,其它的妾被稱為庶母。對帝王家來說,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別。按照封建宗法製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長子繼承。即使嫡長子死得早,如果嫡長子有兒子,也要由嫡長子的嫡長子來繼承,其它庶子則不得覬覦。更何況太祖對太子朱標其實是情有獨鍾的,加之太祖對馬皇後的非常真情,其時馬皇後尚在人間;一時委決不下,太祖便在東角門召集群臣商議。
學士劉三吾奏道:“燕王行在第四,如果冊立,將置秦二皇子朱樉、晉三皇子朱棡兩王於何地?那不是蹈了廢長立幼的覆轍?弟不可先於兄,依臣看不如冊立皇孫。”太祖歎道:“這個朕豈能不知,奈何秦王與晉王,一個柔而無剛,一個剛而無斷,都不足以托付大事,隻有燕王智勇兼備,故朕想立為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