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戈既定四海晏,成施中夏及他邦。
無疆大曆憶體恤,微臣敢向天顏揚。
誰知蒼蒼意不然,龍子未久遭夭折。
良孫嗣統亦希奇,五十五月遭大缺。
燕子高飛大帝宮,水馬年來分外烈。
釋子女子仍有兆,倡亂畫策皆因劫。
六月水渡天意微,與難之人皆是節。
青龍火裹著袈裟,此事聞之心膽裂。
太祖看罷,果然很不高興:“‘五十五月’,朕祚難道隻有五十五個月的期限嗎?”宋濂道:“陛下聖祚綿遠,此言別有所指。”
太祖道:“‘燕子’為誰?‘釋子’又為誰?”宋濂道:“天機臣不敢泄,陛下但就字義詳察,自當明白。”
太祖沉思半晌,道:“天機亦難細解,但觀其大意,必有變更之舉。這也正是朕日夜所憂慮的地方呀。先生道德通玄,有何良策,可以為朕消災避禍?”宋濂道:“殺運未除,雖天地亦不能自主,神聖亦不能挽回,況臣下愚,有何良策?惟望陛下修德行仁,順以應之,則天心人事,將不必謀劃而自完全。”
太祖長歎不已,道:“天道朕豈敢違,但念及後人愚昧仁柔,不知變計不會應付,誠望先生指點迷津,使他可以保全自身。”宋濂道:“陛下深慮及此,可使子孫得以永佑。”太祖道:“朕思‘青龍’者,青宮也;‘火裏’者危地也;袈裟者,僧衣也。此中明明有趨避之機,先生何惜一言,明確指點一下吧!”
宋濂忙起立道:“臣蒙聖諭諄諄,敢不披瀝肝膽。”然後他左右環顧,見四下無人,便近前一步,俯伏於聖座之前,細細密奏。聲低語秘,其他人一概聽不到,隻見太祖又加歎息。
君臣密語了半天,宋濂才退下就坐。太祖便傳旨,讓禮部立取度碟兩張,又命工部立取剃刀一把,僧衣鞋帽齊備;又叱退左右,君臣們秘密緘封停當。然後命一謹慎太監王鉞,牢固收藏,到時候再獻出。弄完以後,太祖又賜飲數杯,宋濂這才謝恩退出。
西征
這時藍玉得勝班師回朝,太祖非常高興。
當日徐壽輝被陳友諒殺死,部將明玉珍逃到四川,招集了亡命,占據陝西諸省,在蜀西自稱為西蜀王。在元末爭雄的幾個人當中,除朱元璋外,要算明玉珍最得民心了,所以他在蜀西南也整整地做了幾年太平王。等到了朱元璋削平群寇,逐了順帝,看玉珍地處邊僻,就不打算動兵遠征他了。明玉珍也不出來爭什麼疆界,大家倒也相安無事。
後來,明玉珍死了,其子明升接位,他少年好勝,又恃仗著部下的猛將張良臣、張良弼兄弟兩個,居然橫行起來,取了陝西鳳城,警報到應天,太祖忿然道:“朕不去剿滅他,他倒來侵犯朕的土地了。”當時便拜藍玉做了征南將軍,領大兵十萬,進剿明升。
藍玉與他陣前久決不下,便也領了一千鐵騎,悄悄地乘夜來渡棧道。那棧道在鳳縣東北,是個最險峻的地方,漢代張子房燒斷棧道就是這個所在,又名連雲棧,兩麵山巒重迭,峭壁千仞,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入。藍玉知張良臣等不過一勇之夫,決然想不到派兵鎮守,於是就也師法三國時期鄧艾偷渡陰平,果然他也一樣地僥幸成功。
藍玉偷渡棧道後,領著一千兵馬直撲褒城。那裏的守兵幾疑是飛將軍從天而降,嚇得四散奔逃,有的便跪地乞降。
藍玉得了褒城後,一路進兵勢如破竹,不到十天竟平了西蜀,囚了明升,擄了他的眷屬,然後再去陣前把明升的部下打敗,收降了十七萬人,餘下的都逃往山中落草去了。所以蜀中的盜寇特別地多,剿不勝剿,其實全是這些逃兵為患。他們依恃地勢險峻,官兵不敢深入,居然結黨設寨,專和地方上做對,後來終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