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戰爭中時間因素的理解,也許存在一些問題。他的進軍速度比較隨意。但我們要再次記住,在他所有的作戰行動中,沒有任何一次的作戰結果,會因為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差而改變。如果要指責他不懂得戰爭中時間因素的重要性,那麼必須指出他在哪次戰役中在整體配合上有所失誤,這種批評才是有效的。他非常重視因時製宜的必要性,我們可以推測,在進軍的速度和敏捷度成為主要因素的情況下,左宗棠一定會抓住這個主要因素。他具備一種罕見的能力,可以賦予一個團體以凝聚感和一致性,我們不妨稱之為團隊之魂。何況他具有進攻精神,他在所有作戰行動中從來都隻有短暫的防禦行為。這就是左宗棠的若幹特點,這些品質集於一身,並有機會激發出來,造就了一位能幹的將軍,也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統帥。
左宗棠的名聲不僅僅從戰場上獲得。他也是一位偉大的國家管理者。他從青年時代就開始接受政治藝術的訓練,他是這一人類事業領域中的大師。在任何一個國家,同一個人兼有非凡的軍事才幹和政治才幹,的確非常罕見。正因為二者兼具,左宗棠才成為一個真正卓越的人物。他能征服,也能治愈戰爭造成的創傷。如果戰場擴展到中央帝國的邊界之外,同時代人中是否有人能夠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裏同時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功,仍然是值得懷疑的。其他國家和他同時代的一些傑出人物沒有機會證明他們兼具這兩個領域內的才幹,但另一些有機會一展身手的人卻未能在政治領域取得顯著的成功。
左宗棠在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和訓練不適合於對軍事有所追求的學生。在他那個時代的文人圈子裏,武職沒有尊榮的地位,左宗棠試圖進入這個圈子,因為那是管理者的群體。在戰爭中嶄露頭角不會享有很大的榮耀。他的軍事訓練是在戰場上獲得的,它起步於一個較晚的人生階段,通常在這個階段,許多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已經結束了他們的事業生涯。一個年近50的男人,先前未曾有過任何類型的軍事經曆,卻在戰爭中贏得了聲望,這種情況極為罕見。這樣的事情幾乎聞所未聞。然而左宗棠單單憑借其天才的力量,越過了包括年齡在內的所有障礙,贏得了卓越的聲望。
盡管左宗棠提拔了許多能人幹將,他們本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然而中國的政治趨向具有這樣一種性質:在左宗棠去世以後,他們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湖南人在帝國政府中風光了30多年,接著滿人再次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重掌權力,重擔責任。左宗棠手下的將領們在他去世以後很少聞達。劉錦棠出任了新疆巡撫,在此位置上待到1889年。然後他返回故裏,於1894年去世。張曜當上了山東巡撫,死於1891年。劉典死於1878年,當時在甘肅巡撫任上,那時距左宗棠離開西北還有幾年。楊昌浚當上了閩浙總督,後來又任陝甘總督。他於1895年去世。其他將領短期擔任了較低的職務,然後逐漸從公共生活中消失。巨擘已經逝去。或許他們過於依賴於他的精神和鼓勵。
左宗棠是一個具有真正偉大靈魂的男人。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在國外名聲不廣,在他自己的國土上也未得到應有的聲望。他的同胞隻要認真研究他的生平和功績,就會獲得極大的價值。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他的國人在悠久的曆史中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尊敬聖賢,不懈地聽從他們的教誨。他把自己的力量和才智毫無保留地用於服務祖國,深信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國家的所有問題。左宗棠不愧為其祖國和人民的光榮。
注釋:
[1]《清朝野史大觀》,卷七,第74頁。
[2]注意:左宗棠當時的實際年齡是63歲。
[3]《俄國旅行家在蒙古》,第133~134頁。
[4]《俄國旅行家在蒙古》,第154~155頁。
[5]《俄國旅行家在蒙古》,第161頁。
[6]《俄國旅行家在蒙古》,第173頁。
[7]《年譜》,第7卷,第37頁。
[8]《國史本傳》,第32~33頁。
[9]《中亞問題》,左宗棠評論,第353頁。
[10]布蘭德與拜克豪斯:《太後治下的中國》,第508~509頁。
[11]《年譜》,第5卷,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