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理查德·斯通: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的創立者(1 / 3)

理查德·斯通1913年8月30日生於倫敦。

1930年,斯通的父親被任命為馬德拉斯高等法院法官。於是,他便去了印度。在印度待了一年。1931年到1935年間,斯通就讀於劍橋大學吉維爾·凱厄斯學院。

當時,斯通所在的學院的研究員中沒有經濟學家。所以,他就被送到國王學院向理查·凱恩學習經濟學。

除了他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外,斯通的大學時代可謂一帆風順。1935年,他於劍橋大學畢業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與此同時,學院給他提供了一個攻讀研究生的機會。盡管斯通僅學了兩年的經濟學,而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研究經濟學還抱有懷疑,但這個機會無疑對斯通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時,他的父親對他的去留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父親認為,斯通大學畢業後應找一個安定的職業。於是斯通未去當研究生而是進入城裏的一家保險企業。斯通自認並無經商的才能,但是在他與保險業的短期接觸,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閱曆。

1938年,斯通獲得劍橋大學碩士學位。195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趨勢》繼續完成它的使命。每個月斯通整理發表有關英國經濟情況的指標、就業、產值、消費、零售貿易、投資、對外貿易、物價等。除此而外,斯通還不時地加上一篇專門討論地區就業或有關德國經濟恢複,或有關美國股票市場等等一些熱點的評論文章。《趨勢》雖然是個小刊物,然而它已經引起了一些注意。因為1939年有人征詢他是否可以參加在戰爭爆發後即將成立的戰時經濟部的工作。斯通沒有猶豫,並於當年的9月2日戰爭爆發時前去報到。

當時,斯通的工作僅僅是初步的。它包括三張表,關於國民收入和支出,個人收入、支出及儲蓄,以及政府開支需用私人財源的資金淨額和可供能力。它們不能組成一套國民賬戶,而隻是個開始。在設計帳戶時他們利用了餘額估計。因此賬戶的平衡不能說明賬項的準確性。此後,有關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官方估計的發表成為每年的特色,並且愈來愈詳細。

與此同時,除了在英國做這個工作外,美國和加拿大也進行了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估計,而且比英國更詳細,但沒有形成平衡賬戶的形式。要想使三國的表格成為可比的,必須進行一些調整。1944年,斯通被派去做這項工作。斯通先去渥太華,見到加拿大負責此事的喬治·勒克斯登,他們又一起到了華盛頓,與商業部的密爾頓·吉爾伯特及其小組討論。斯通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會談很友好而且結果極滿意”,這是一次“令人鼓舞的國際合作”。

1940—1945年,斯通是戰時英國中央統計局的內閣官員。1945年戰爭結束,斯通被選任為劍橋新成立的應用經濟學係首屆主任。在就任之前有三個月的假期,斯通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整理自己的思想,戰爭期間他沒時間做這件事。結果他去了普林士登的高等研究院。在那裏,他在考慮如何用一種社會會計體係來測量經濟流量。

在普林士登時,斯通遇見了國際聯盟的情報局長亞曆山大·勒夫代,他請斯通寫一篇關於定義和測量國民收入和有關總量問題的論文,以便國際聯盟的統計專家委員會考慮。這個報告的附件由斯通很快寫就,並通過專家委員會的討論,並於1947年在日內瓦由聯合國公布。報告的題目是《國民收入的測量和社會賬戶的編製》。

在此前後,斯通與他在歐洲的同事們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果的交流。40年代後期,在巴黎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該組織在劍橋設了一個國民賬戶研究組,斯通是這一研究組的指導人。這個研究組的任務是:第一,構建一個標準賬戶體係;第二,撰寫各國國民賬戶的研究;第三,用合適的技術,訓練來自各成員國的其他統計學家。這是一個活躍的團體,包括從奧地利、丹麥、法國、希臘、荷蘭、挪威、瑞典和瑞士的訪問學者。研究組做出了數份報告,其中有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分別在1950年和1952年公布的《一個簡化的國民賬戶體係》和《一個標準化的國民賬戶體係》。研究組活動延續到1951年,其後的工作移交給了在巴黎的由密爾頓·吉爾伯特指導的經濟學和統計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