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青少年都很自以為是,不喜歡去接收他人的意見,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還總是用冷漠的態度去拒絕。這是一種心理現象。一旦走向社會,青少年的這種做法將會被社會否定,甚至還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心理專家曾對此情況提了建議,建議青少年應熱情大度地來接收他人的意見。人不可能是完美,或多或少都有缺點。每個人應認真來聽取他人的意見,以改正自己。
剖析冷漠心理,戰勝冷漠
從心理學上講,冷漠是指對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無動於衷,顯得毫無同情心,逐漸失去對人對事應有的熱情。冷漠非常可怕,它能使人變成對周圍的一切采取漠然視之,麻木不仁的態度,遵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信條。這樣隻能把青少年學生塑造成為玩世不恭、消極混世的自憐者,是一種可悲的自我摧殘和自我埋葬。
冷漠的心態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會產生,一般容易在其所歸屬的不和諧群體或陌生的群體中出現。但在受到親朋好友尊重或家庭成員無微不至關懷時,一般就不會出現這種態度,即使偶爾出現,隻要了解原因並予以解決,冷漠也能迅速祛除。
有一位中學生向一位心理醫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感到很苦惱,自己學習成績優異,品行也不錯,可是選舉班幹部的時候同學們都不願意投自己的票。許多同學認為她隻顧自己學習好,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所以不願意這樣的人做班委。她自己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個性,畢竟我沒有影響其他人啊。
上麵例子中的那個同學,認為自己的冷漠屬於一種個性,與他人無關。這是嚴重的錯誤想法。一個人心裏一旦產生冷漠的心態,就很難與他人相處,更不要提去接受他人的意見。心理專家曾對青少年的這種心理進行了剖析,分析了三個方麵的原因:
1.是冷漠的家庭環境引起的。有些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影響著成長,如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多餘的熱情和關心,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公式化的模式。可見,父母的冷淡會影響到你們的成長,使你們在與人相處時,不知該怎麼辦,隻好什麼也不說,這種行為在旁人看起來就是冷漠孤傲,久而久之便沒有人與他交往,而這時你們的心理就會受到傷害,為了不使別人覺察到,便以冷漠掩飾自己。
2.是青少年本事適應能力弱。有的青少年不能適應學校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不習慣遵守學校嚴明的紀律和行為準則,處理不好同學關係,造成人際緊張;有的由於性格孤僻,在學校中受到冷遇、嘲笑、歧視,找不到自己在學校中應有的位置,從而造成心理壓抑。
3.是父母的溺愛。許多青少年在家中備受寵愛。在這種家庭式的寵愛結構中,你們就成了一個中心點,所有的事都圍著一個人轉,結果在學校缺乏獨立性,意誌力薄弱。這樣的青少年一旦離開家庭,稍遇困難便會發愁,隻知道要求別人關心、愛護、讓著自己,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愛護、理解別人,久而久之必然缺少朋友,形成冷漠的性格。
青少年的這種冷漠心理,應及早地治療,不然將會影響大家的人際交往和以後的成長道路。大家都應懷著一顆熱情大度的心態來生活,與周圍的同學、夥伴好好享受這美好的黃金時期,對於他人的意見應積極地、樂觀地、熱情地接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