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中央指揮部的指揮官,羅曼·施瓦茨科普夫率領聯合軍隊在沙漠盾牌風暴行動(DescrIShield/Storm)(1990—91年)中打敗了伊拉克,解放了科威特。施瓦茨科普夫的領導為美國贏得了幹淨利落一麵倒的勝利。還有他善於操縱世界媒體,這使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美國將軍。他同時也代表了那些在漫長和不受歡迎的越南戰場上為美國軍隊做出奉獻、至今仍在服役的軍官們,恢複了他們的戰鬥能力和正直品格。
施瓦茨科普夫1934年8月22日生於新澤西特倫頓,父親是西點軍校畢業的新澤西州警察,同時也是美國軍隊預備役軍人。老施瓦茨科普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召服役。戰後,他成為了伊朗國王的軍事顧問。小施瓦茨科普夫在探望他父親時第一次見識了中東。
施瓦茨科普夫在1956年進入西點軍校以前在佛吉堡陸軍軍官學校上學。畢業後在步兵團得到一個職位,他所在的部隊被分到美國和德國。在南加州大學上了兩年學並拿到導彈專業碩士學位後,施瓦茨科普夫重新回到西點軍校任教。
在學院任教一年後,施瓦茨科普夫要求再被派往越南,他曾經在那裏擔任越南一個空軍師的顧問。在職期間,獲得過多枚表彰其英勇的勳章和紫心勳章。
施瓦茨科普夫在西點軍校任職兩年後,到軍事指揮與總參學院深造,被提前提升為陸軍中校,並返回到越南。在1969—70年間,他指揮美國第二十三步兵師第198步兵旅第六部兵團第一軍營。他再次獲得英勇的獎章。
因為不滿在這場漫長的戰爭中軍隊的墮落和美國公眾的反戰思潮的膨脹,施瓦茨科普夫打算離開軍隊,但是在一番深思後,像很多同僚一樣,他決定繼續待在現在的位置上來重建軍隊。在後來的十二年裏,他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德國和美國各種職位上任職,擔當分配的任務並不斷晉升。
1983年7月,施瓦茨科普夫在喬治亞州的斯圖爾特堡接管了第二十四機械化步兵師的指揮權。1983年10月美國入侵格林納達期間,施瓦茨科普夫是代理指揮官以及緊急狂暴行動的高級軍事領導人。在這次成功但並非完美的行動中,施瓦茨科普夫很好地協調了後勤,親自製定了營救島上美國醫科學生的計劃。
肩上已有三顆星的施瓦茨科普夫於1986年在華盛頓的路易斯堡掌管了美國第一軍團。
並在一年後離職成為五角大樓負責作戰的代理參謀長。1988年,施瓦斯科普夫成為四星上將,在佛羅裏達的麥克迪爾空軍基地接受了美國中央指揮部的領導權,是對中東的緊急事件負責的軍事指揮部。
1990年8月2日,在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武裝入侵和占領了科威特不久後,施瓦茨科普夫和指揮部的人馬上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部署,並接手指揮抵達的美軍和聯軍。
汲取了越南戰爭中在有限的戰場上沒有將所有資源投入戰爭的教訓,施瓦茨科普夫要求並獲得了大規模的海陸空聯合部隊。1991年1月17日,當所有的作戰單位各就各位時,施瓦茨科普夫發動了一場持續了四十二天的空戰,緊接著是一百零四場地麵進攻戰鬥。聯合部隊推翻了伊拉克人的統治、解放了科威特人,並在宣布停火前將戰火向伊拉克推進。一方麵美國的死亡人數不到四百人,另一麵伊拉克人有八千到一萬五的死亡人數,還有超過八萬五千人被俘虜。
施瓦茨科普夫還在越南戰爭中學到了公共關係的重要性。通過常規的記者招待會和個人超凡的魅力,施瓦茨科普夫一直得到媒體和公眾的支持。在短暫的爭議後,美國人把施瓦茨科普夫當作民族英雄一樣崇敬。
施瓦茨科普夫被證明是在正確的戰爭中在正確的時機挑選出來的正確將軍。一方麵他的昵稱“熊”和“諾曼風暴”很適合他,因為他急躁、有攻擊性,直率的性格,另一方麵,施瓦茨科普夫在一個聯合部隊中顯示出出色的能力來調配海陸空來取得勝利。
從沙漠風暴行動回來後,施瓦茨科普夫就退休了。除了出席一些預定的演講,和短暫的在電視上出現和一本傳記《身先士卒》(ItDoesn′tTakeaHcro)外,一點都感覺不到他是民族英雄,他一直很低調。
施瓦茨科普夫單單是打敗伊拉克解放科威特的卓越表現就足以讓他在本名單中有一席之地。而他真正的影響力,作為一個職業的美國軍官在越南戰爭後還依然穿著製服來重建軍隊,在國內和國外重塑聲譽,贏得冷戰,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僅存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