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居裏夫人:發現鐳的傑出女科學家(1 / 2)

居裏夫人是原子能時代的開創者之一,世界上第一個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

居裏夫人原名叫瑪麗婭·斯克洛陀夫斯卡婭,於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華沙一個教師的家庭裏。她的父母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學者,他們言傳身教,培養了瑪麗婭許多優秀的品質。

瑪麗婭在幼年時代就顯出了學習方麵的天分。她憑著非凡的記憶力經常是班裏的優秀生。中學畢業時獲得了金質獎章。在學校時她學會了四種語言——俄語、法語、德語和英語,這為她以後的科學研究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瑪麗婭和姐姐從女子中學畢業後,她們都想繼續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然而,沙皇統治下的波蘭沒有女子高等學校,而到國外——法國或瑞土——上大學又沒有足夠的錢,母親去世了,尤其現在她父親被解職了。瑪麗婭提出了建議:她先留在家鄉當家庭女教師,用賺來的錢支持想成為醫生的姐姐去巴黎。等姐姐畢業後,再供自己上大學。

她當了六年的家庭女教師。這六年中她仔細閱讀了物理學和數學課本。

她在這幾年中還研究了哲學和社會問題,特別是法國和英國的實證主義。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的著作和英國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的著作鼓舞了她。

當她的學生們畢業考試及格後,她就回到了華沙。在華沙一年的時間裏,她在一個工廠主的家裏當教師。在她的一個親屬領導的工業和農業博物館裏,她進行了自然科學的實驗,在這裏第一次進入了實驗室。實驗增加了她對自然的興趣,預先決定了她對職業的選擇,開始了她科學生涯的起步。

瑪麗婭在24歲時進入了當時巴黎最有名的大學之一——索邦自然科學院,開始學習物理。

她的優異成績使她從一個科學協會那裏得到了測定各種金屬性的委托,她需要一間更大的實驗室。在這個過程中,她於1894年初認識了物理學家比埃爾·居裏。當時比埃爾·居裏在巴黎市立職業學校教物理和化學。他是一個天才的法國學者,雖然在國內幾乎默默無聞,但是已經深為外國同行所推崇。

他們於1895年7月舉行了婚禮。他們的婚姻是牢固而充滿意義的。從此,他們開始了共同的科學生活。

1896年夏天,瑪麗婭通過了考試,她可以在高等學校教書了。她開始選擇寫博士論文的題目。

1898年初,她取得了一批有意義的成果,發現不隻鈾有射線,釷也有射線。瑪麗婭把某些原子放出射線的性能稱為放射性,而把放射性物質稱為放射性元素。之後她著手在學校收集的礦物中尋找這些元素。

她的實驗有了初步的成果。她發現瀝青鈾礦物和銅鈾雲母中有一種物質比鈾具有大得多的放射性。瑪麗婭把這些初步的成果寫成報告於1898年提交給巴黎科學院。這時居裏也由晶體研究轉而直接參與瑪麗婭的工作。新的元素雖然還沒有從化學上分離出來,但用物理測量已證明了它的存在。居裏夫婦把它命名為釙,這是瑪麗婭對祖國的尊敬。

1898年末,居裏夫婦發現了另一種放射性元素,它具有更大的輻射強度,他們把它命名為“鐳”(輻射的)。

為了證明這種元素的存在,就麵臨著把它們分離出來的艱巨勞動。由於鐳較容易得到,因此釙的提煉被置後了。技術條件和工作環境的惡劣絲毫沒有使居裏夫婦退卻,但他們麵臨的最大困難是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必要的原料。著名的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蘇艾斯為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經過努力,他們又找到了一間自己進行實驗的實驗室。那是一個冬冷夏熱的木棚。兩個研究者就那樣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勞動了四年。

1902年,居裏夫婦終於提取出十分之一克純氯化鐳。

居裏夫婦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科學家們的矚目。1903年,居裏夫婦第一次從倫敦皇家學會得到了戴維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