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尼爾斯·玻爾:揭開微觀世界的秘密(1 / 1)

尼爾斯·玻爾與愛因斯坦,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以獨樹一幟的哥本哈根精神和卓爾不凡的實驗方法為我們揭開了微觀世界的秘密,從而改變了世界科學史的進程,為創造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

1885年10月7日,玻爾出生於哥本哈根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父是哥本哈根大學著名的生理學教授、丹麥科學文學院院士。玻爾之母亦學識淵博。玻爾從小就在優裕的教育環境熏陶下度過。

1909年,玻爾獲得了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11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追隨盧瑟福來到曼徹斯特,投入到放射性的研究。盧瑟福的原子結構理論在玻爾手中得以完善。

1912年之後,玻爾在《自然哲學雜誌》發表了三篇關於原子結構理論的論文,提出了一種量子化的原子結構理論,從而極大地推動了量子理論的發展,為微觀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局麵。愛因斯坦對這“偉大的三部曲”讚賞備至,玻爾旋風遍及全球,引起物理學界的震動。

1921年,玻爾一手創建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院成立,成為世界著名的量子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之後一大批優秀青年科學家在此脫穎而出。

玻爾領導的研究院(後改名玻爾物理研究院)深深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著名物理學家加盟其中,如著名的奧地利人泡利和德國人海森堡。1922年,玻爾因原子結構方麵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不受經典觀念的束縛,創立了量子力學,使原子結構問題更加明晰。然而,20世紀20年代的大論戰,在以玻爾、海森堡為代表引入的幾率概念力圖描述量子化軌道中量子躍遷的因果關係和以愛因斯坦、薛定鍔等為代表則以偏微分方程為工具來闡述量子現象和物質結構的兩種學術觀點的激烈對壘中,卻意外地促進了量子力學的發展,一門全新的科學原理誕生了,那就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和玻爾的互補性原理。他們兩人的“離經叛道”引起科學界激烈的爭論,愛因斯坦對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有關量子力學的詮釋不以為然,大加攻伐。他們二者水火不相容,各自抓住對方的弱點以維護自身的理論。然而,量子力學出現驚人的進展,玻爾構想的“複合粒子組成原子核”為原子核裂變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

1952年,玻爾籌建歐洲原子核研究中心,迄今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子核研究中心。

1962年11月18日,入冬剛至,玻爾的心髒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