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原子彈、氫彈的主要組織者、設計者和研製者,人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鄧稼先祖籍安徽,生於北平清華園,畢業於北平崇德中學,1941年考入西南聯大物理係,1948年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物理係,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1958年擔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肩負起研製原子彈的偉大曆史使命。“文革”期間受到“四人幫”的迫害。1986年7月29日病逝於北京。
鄧稼先的幼兒時代是在清華園度過的。其父鄧以蟄教授是留美歸國人員,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教授私交甚好,兩家同居於清華園西院。父輩間良好的關係也影響到了楊振寧和鄧稼先之間的感情。楊振寧僅比鄧稼先大兩歲,他們同在一所小學、中學讀書,隻是相差兩個年級。楊振寧天資聰穎,才思敏捷;鄧稼先則聰明中透著沉穩,為人厚道。他們常常在課餘時間一起複習功課,一起遊玩,一起海闊天空地閑聊。兩個人的成才經曆也出奇的相似。抗戰期間兩人先後進了西南聯大,後來又在美國相見,都獲得了博士學位。
1950年8月20日,鄧稼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物理係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就以最快的速度辦好一切手續,乘坐“威爾遜總統號”輪船,返回祖國。他重回祖國參加建設的心情太急切了,竟沒來得及向楊振寧辭別。他相信還會有和楊振寧再談天說地的機會,誰知這一別竟是21年!
從美國回來後,鄧稼先在錢三強、王淦昌領導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鄧稼先紮實的理論基本功很快就顯示了出來。他多次發表優秀論文,完成了多項科研任務。1956年,鄧稼先得到組織批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也是黨對他回國後工作成就和思想素養的充分肯定。1958年春天,他接到組織通知,奉命研製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就從公開場合和報紙、雜誌等多種出版物上消失了。親朋好友甚至連他的妻子許鹿希都不知道他去了哪兒,隻知道他在執行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任何人都不得接近。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鄧稼先和其他科學工作者終於使原子彈的蘑菇雲在神州大地上升了起來。這時已經是1964年10月了。此時鄧稼先已經離別妻子和其他親朋好友長達六年之久了。然而,他們都不知道原子彈的試爆成功凝聚著他六年的心血。
鄧稼先的嶽父是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許德珩老人。當他聽到我國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後十分興奮。有一次,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嚴濟慈來拜訪他,他對嚴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