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三清田園牧歌露營(1 / 3)

一場盼望已久的甘霖灑遍了饒城大地,帶來了難得的清涼。當太陽重又露出熱情的笑臉時,三清媚一行二十多人,分乘五輛車,從上饒市金洋帆出發,經過玉山縣城,繞著有名的“七一”水庫,依山傍行,向孕育了信江源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清山進發,開始了我們早已向往的三清田園牧歌露營之旅。

浪漫:篝火晚會

一架老式的大水車,在路邊的溪流中不停地轉動。一座山寨風格圓木結構的大門,矗立在離三清山索道十分鍾路程的一片開闊地上。

進得門來,越過幾棟古樸的建築第一眼看見的,是路邊一株高大繁茂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植物——紅豆杉,一人合圍的主幹,樹上掛滿了寫著祝福和祈願的紅綢條。右邊一池湖水,水中紅鯉逍遙,伸手可戲,水上九曲長廊,亭台樓榭。走過紅豆杉,是青山環抱的山寨,一座座圓木小屋,高低錯落地散落在山坳、林中。我們把帳篷和行李集中安放在接待大廳的木屋裏,在導遊的帶領下參觀了方誌敏領導的抗日先遣隊化玉特委舊址、蔬菜大棚、農耕文化展覽等,然後,自由活動,欣賞並體驗田園牧歌的山寨風情。

我們很快發現了在一片依山而建的圓木屋腳下,有一個很大的鋪著鵝卵石的清水池,池裏有很多的遊樂設施:有連成井字的正方形泡沫彩墊;有一根鋼管橫跨兩岸搭成的獨木橋;有四條鐵鏈加兩排木板連接成的雙人浮橋;有鐵鏈下掛著一串秋千在水麵晃蕩的鐵索橋。大家都躍躍欲試,選擇著自己較有把握的遊戲項目。結果是,第一個衝上泡沫彩墊的一葉知秋也第一個濕了身,而在敏的鼓動下牽了手一起走上雙人浮橋的燁,拖著敏一起落了水,我赤腳踩著一個個晃蕩飄搖的秋千,順利走完了鐵索橋。山穀裏,回蕩著我們快樂的掌聲、笑聲和歡呼喝彩。

在餐廳品過生態綠色的美味晚餐,我們來到贛東北風情一條街,坐在老戲台前隨意擺放的長木凳上,看《啞巴背妻》《天仙配》《梁山伯和祝英台》等選段,還有已經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地特色的七線木偶戲。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愛情這個千古同心的主題,在傳統鼓樂的伴奏下,隨著抑揚頓挫、高亢婉轉的曲調和唱腔,穿越三清之夜,穿透我們心髒最柔軟的部分,引發了我們心中無限美好的遐思……

看完戲,我們又拾級而上登臨一座小山。但見泥夯的圍牆上遮蓋著茅草,院內用巨大的圓木一分為二而成的桌凳排在兩邊,中間一個用石頭圍成的圓形火塘裏已經架好了木柴,營造出原始和野性的神秘氛圍,這裏就是今夜舉行篝火晚會的地方。清茶瓜子端上桌,竹筒木棍送過來。八點半,在架子鼓激越的鼓點聲中,篝火晚會開始了。主持人邀請來自《上海晨報》記者團的男代表和三清媚的美女代表敏,手舉火把,點燃篝火。其間主持人被敏的大方和美麗傾倒,要求把她留下來做壓寨夫人,問三清媚團隊同意嗎?我們用力地敲著竹筒,也不征詢她那還在家裏照顧兒子的老公的意見,全都興奮地尖叫:“同意!”

接著便是驚險刺激的吐火吞火表演。我坐第一排,被表演者從口中噴出的火龍嚇得哇哇大叫著躲到了柱子後麵。這是一個以黑為美的佤族的表演團,皮膚黝黑的佤族少男少女們,跳起了各種各樣歡快的民族舞蹈。最有趣的互動節目是邀請所有來賓一起跳竹竿舞,恰—恰—恰—恰,兩組竹竿一開一合,一合一開,我排著隊和佤族的少女牽手,算準節拍成功跳過,一轉身,我又和燁牽了手,跳了一輪又一輪。《上海晨報》記者團的朋友們也積極參與,跳得精彩。更巧的是,我們中一個陝西籍美女竟然就在這個竹竿舞中,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見的上海朋友,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夜晚,篝火旁,星光下,彼此暢敘別後友情,讓人不得不生發感歎:緣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