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長孫皇後:唐太宗的賢惠之妻(2 / 2)

長孫皇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別鍾愛。在她將要出嫁的時候,太宗敕令有司,陪送長樂公主的物品要比陪送永嘉長公主(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的物品多一倍。魏征得知後諫曰:“皇帝之姑姊為長公主,皇帝之女為公主。既有‘長’字,應高於公主。若陪送物品多於長公主,甚為不可。”他引用漢明帝封皇子的故事說:“昔漢朝明帝封皇子時說:‘我子豈得與先帝子封地相等!’皆令半於先帝子(給皇子的封地為給先帝子的封地的一半)。”太宗嘉納其言,並轉告皇後。皇後感歎地說:“妾亟聞陛下稱重魏征,不知其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發為夫婦,曲承恩體,每言必先侯顏色,不敢輕犯威嚴,況以人臣之疏遠,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從。”皇後還遣使持錢四百緡、絹四百匹,以賜魏征,並傳語於魏征說:“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移也。”有一次,太宗上朝後回宮,怒氣衝衝地說:“會須殺此田舍翁!”皇後迷惑不解地問太宗要殺誰。太宗說:‘魏征經常在朝廷之上辱沒我。”皇後退出宮寢,換上正式的朝服,立於宮廷之中。太宗驚問其故,皇後說:“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太宗聽了很高興,消除了對魏征的怨氣。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的重要謀臣房玄齡因受到太宗的指責而憤然請歸故裏。皇後當時已病重,得知此事後,對太宗說:“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泄漏,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太宗聽從皇後勸告,即刻起用房玄齡。

長孫皇後是一個注重節約的人。她的服飾用品都是作為皇後所必需的,從來沒有提出過個人的要求。她還是個遵守法度的人,從不因私枉法。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她跟從太宗到九成宮(在今陝西麟遊西)休養,當時已染上疾病,仍堅持與太宗一起活動,因而病情日益加重。太子承乾見皇後病得實在太重了,對皇後說:“各種藥都吃過了,尊體仍不見好。請奏啟父皇,大赦天下囚徒,並請佛道人士頌經祈求福助。”皇後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長壽命,吾素來不為惡;若行善對延壽無效,又有何福可求?大赦是國之大事;佛道不過是異域之教,與政體有弊無利。這些均是陛下所不為的,豈能因吾一婦人而亂天下大法?”太子不敢奏稟父皇,便將此想法告訴給左仆射房玄齡。房玄齡又轉奏太宗;其他朝臣也建議實施大赦,太宗答應下來,皇後聽說後馬上向太宗固請不可大赦。太宗乃止。貞觀十年六月,皇後病入膏肓,與太宗辭訣時,除請求不要重用外戚之外,還說:“妾生無益於人,不可以死害人。願勿以殯葬勞費天下,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墓葬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需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作役,止遊畋,妾雖歿於九泉,誠無所恨。兒女輩不必令來,見其悲哀,徒亂人意。”太宗聽後甚為感動。皇後死後,太宗尊其號為“文德順聖皇後”,並在其墓前刻石為文,稱:“皇後節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隻求珍貨,既無珍貨,複何所求。’朕之本誌,亦複如此。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已有……。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