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絲綢、茶葉、駿馬、皮毛等貨品交易量如同芝麻開花 —— 節節攀升,互市的稅收亦是水漲船高,宛如被施了魔法的錢袋子,每個月都鼓脹得愈發厲害。大唐的國庫,因這源源不斷流入的稅收,愈發充盈富足,就像一個被填滿寶藏的密室,金銀滿倉,為國家的建設、軍隊的整備、民生的改善,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撐。
在江南水鄉,養蠶戶們望著自家桑園裏肥嘟嘟的蠶寶寶,笑得眼睛眯成了縫。“往年呐,還愁這蠶絲銷路,價格也時高時低,沒個準頭,如今可好了,靠著互市,絲綢暢銷得很,咱這蠶絲價格穩中有升,錢包越來越鼓咯!”
一位老蠶農坐在自家院子裏,一邊喂著蠶,一邊跟鄰裏嘮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手中的動作愈發輕柔,似在嗬護著未來的 “希望之繭”。村裏的小河邊,時常能瞧見茶農們哼著小曲兒,背著竹簍,滿載著鮮嫩茶葉歸來,簍裏的茶葉綠得發亮,散發著陣陣清香,那是豐收與喜悅的味道。“這新盟約啊,真是咱的福音,茶葉不愁賣,價錢也好,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咯!” 茶農們相互打趣,笑聲在水鄉的街巷、田野間悠悠回蕩。
邊境城市,往昔不過是冷冷清清、靠著戍邊屯田勉強維持生計的荒僻之地,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熱鬧非凡、煙火氣十足的繁華邊城。街道兩旁,客棧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家挨著一家,招牌幌子在風中搖曳生姿,招攬著南來北往的客商。
“悅來客棧” 裏,店小二扯著嗓子吆喝:“客官,樓上雅間請嘞,咱這兒有剛出鍋的羊肉泡饃,熱乎著呢,再泡上一壺大唐香茗,解乏又舒坦,保管您吃得滿意!” 店內大堂,坐滿了操著不同口音的旅人,有的是剛從草原趕來的突厥商人,正興奮地分享著此番貿易的收獲;有的是前往突厥販貨的大唐商販,在謀劃著下一步的生意經,歡聲笑語、杯盤交錯間,滿是生活的熱氣騰騰。
酒館亦是座無虛席,酒香四溢。“醉仙樓” 中,胡琴與琵琶合奏著歡快的曲調,舞女們身著融合了大唐與突厥風格的服飾,裙擺飛揚,翩翩起舞,身姿輕盈得如同風中蝴蝶。酒客們一邊欣賞著歌舞,一邊暢飲著美酒,有來自西域的葡萄美酒,果香與酒香交織,甜潤醇厚;有大唐本土的高粱烈酒,入口辛辣,卻熱辣過癮,讓人通體舒暢。
“這日子,以前可不敢想呐,如今這互市一繁榮,咱邊境城市也跟著沾光,成了多元文化彙聚的寶地,到處都是新鮮事兒,有趣得很呐!” 一位本地的老住戶,咂摸著美酒,看著眼前熱鬧景象,感慨萬千,眼中閃爍著對新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市井之中,不同膚色、不同服飾、不同語言的人們穿梭往來,或在街頭巷尾品嚐著異域美食,或在集市挑選著特色紀念品,或在廣場上觀看雜耍表演,喝彩聲、驚歎聲不絕於耳。大唐的詩詞書畫與突厥的草原文化、西域的歌舞藝術在這裏碰撞交融,綻放出絢麗多彩的火花,編織成一幅充滿活力、和諧共榮的市井生活畫卷,處處彰顯著新盟約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窮魅力,仿佛一座永不落幕的狂歡盛宴,在兩國邊境持續上演,奏響著和平與繁榮的激昂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