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1949年(1 / 3)

“1月22日”

此次失敗最大原因,乃在於新製度未能成熟與確定,而舊製度已放棄崩潰,在此新舊交接緊要危急之刻。而所恃以建國救民之基本條件,完全失去,焉得不為之失敗!

這是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引退”的次日所寫的日記,隻好在這裏自圓其說啦!

“2月1日”

為政二十年對於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主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

這一段日記也可以視作蔣介石日後在台灣執行土地改革之決心的準備。此日記是他引退後在故鄉奉化溪口所寫。

“2月3日”

近日軍民心理動搖已極,無人無地不表現其悲觀主義之情緒,可說對剿匪戡亂信心及對革命與國家之責任心完全喪失,尤對領袖之信仰心亦不存在,此種精神之影響,比之於共匪之暴動陰謀更為危急。上海同濟大學生擊傷市長,舞女結隊搗毀社會局,以及申新紗廠之暴動,皆為共匪在我經濟中心搗亂,擾害社會,顛覆政府做有計劃之暴動。雖情勢愈急,險象萬狀,唯餘之信心絕未為共匪虛聲暴動所動搖,自信盡我人事,不憂不懼,必能打破此一最大最後之難關而獲得最後勝利與成功也。

當中共提名蔣介石為戰犯時,他曾有強烈之反應。以後美代理國務卿及總統杜魯門亦提出此舉之不公平,蔣介石即記入1948年12月31日之本月反省中。

及至接近局勢最黯淡之階段時,他寫了這則日記。

至此他仍將與中共軍隊作戰視為他“主持”之對日抗戰之延長,上下信心之關係亦應一切如前。及至險象畢露,他之不服輸的態度,亦與在南京武漢撤退時無異。

可是,亦即在寫此一段時,文中也承認城市中軍民普遍地厭戰,國民黨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2月5日”

共匪於今日廣播,明白表示:“不承認李宗仁所代表之南京政府”。未知李宗仁與邵力子、張治中等人當作何感想也。彼等哄顏還至此,當計其革命曆史與人格乎?

李上台後,蔣介石諸事不與合作,並處處給他製造麻煩,蔣李之間的鬥爭更加激化了。李宗仁於此困境中開始了對中共的和談。

1949年1月22日,李電邀李濟深、章伯鈞、張東蓀等共同策劃和平運動。與此同時,又命行政院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彭昭賢為和談代表,等候和中共商定地點後,進行和談。又派邵力子到上海訪見宋慶齡、章士釗、顏惠卿、黃炎培、羅隆基、張瀾等人,請求為和談有所促進。

看到李宗仁的活動後,中共於23日發表聲明:(一)與南京政府談判,並非承認南京政府,乃因其尚控製若幹軍隊;(二)談判地點,俟北平解放後在北平舉行;(三)反對彭昭賢為南京政府代表;(四)戰犯必須懲治,李宗仁亦不能免。李宗仁見此情況,又趕緊表明“和談誠意”特命行政院實行七項措施:

(一)將各地“剿匪總司令部”改為“軍政長官公署”;(二)取消全國戒嚴令,接近前線地區,待停火後取消;(三)裁撤“戡亂建國總隊”;(四)釋放政治犯;(五)啟封一切在戡亂期被封之報館、雜誌;(六)撤銷特種刑事法庭,廢止特刑條例;(七)通令停止特務活動,對人民不能非法逮捕。

但行政院並未完全照辦。27日,李宗仁又致電毛澤東,聲明他同意在八項條件基礎上談判,請中共迅速指派和談代表。這個電報李未與孫科商量,也未經中常會和中政會討論,蔣得知後立即打電話和孫科聯係,要孫抵製李宗仁,遷院廣州。孫科唯蔣命是從,便於28日、29日和內閣要員離南京到上海;並議決於2月4日將行政院遷往廣州。蔣也決定將中央常務會議移往廣州舉行,以便進一步控製行政院。這種遷院決議,孫科連李宗仁代總統也不告訴,實在是根本不把李代總統放在眼裏。蔣不僅策動孫科行政院,還策動立法委員前往廣州。凡赴廣州者,每人送船票一張,美金百元,並且給港幣三百元的特別津貼。但留滬多數立委,仍願到南京支持李宗仁。蔣“引退”後,把李宗仁的南京政府搞得四分五裂,難以工作。

中共又要求李宗仁與美國斷交和幫助消滅蔣軍勢力,但李不答應。

中共則於2月5日發表廣播聲明,不承認李宗仁南京政府。對此,正中蔣介石下懷,他非常高興,於當天寫下了如上日記。

“3月28日”

可決定其為十足的投降之代表。但共匪是否接受其投降,是一問題耳。李宗仁和談方案,其中心條件,無異於協同共匪消滅國軍之基礎耳。

關於和談限度問題,蔣介石給定了個“基調”:一、“確保長江以南若幹省份的完整,由國民黨領導”。二、“使雙方在未來政府中保持同等的發言地位”。三,關於軍隊改編問題,確定雙方比例,“自行整編”。這個和談限度實質上是一個“劃江而治”的所謂“平等的和平”方案。與中共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相距十萬八千裏。

孫科與代總統李宗仁鬧分裂,遂於3月7日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四分五裂的國民黨,行將崩潰,行政院院長一職,也乏人問津,大概都不願出來做國民政府的送葬人。李宗仁求何應欽出來幫忙,何說:他沒有蔣先生的讚許,不敢做任何事情。李宗仁派吳忠信同張治中到溪口,請求蔣介石允許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蔣介石給何打電話,相當冷淡地說:“既然德鄰想讓你擔任那個職務,接受下來吧。”國民政府這才有人組閣。

張治中、吳忠信這次來溪口,還有一件事,就是想勸蔣介石出國。因為李宗仁說:“現在這種政出多門,一國三公的情形,誰也不能做事,我如何能領導?”李還威脅說:“我們管不了,就交還給蔣吧!總統不過是代理,一走就可以了事的。”李宗仁還將勸蔣介石出洋的消息透露出去。於是中外報紙都登出:國民黨幾個重要人物正在勸蔣出洋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