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劍影映紅了斑斑血淚,
鼓角爭鳴催老了古堡夕陽,
風霜雨雪封禁了青山綠水,
問孤峰殘陽與誰共賞?
南方長城——苗疆邊牆!
你是歲月堆壘的苦澀傳奇,
你是刻在大山裏滴血的詩行!
邊牆裏,抗爭的烽火燃起來了.乾隆60年正月,家住臘爾山台地黃瓜寨的苗民石三保,聯絡湘黔邊區各寨苗民一齊起來反了官家朝廷,他們吃貓血發毒誓,他們世居這裏,他們的命運與這塊土地緊密相連,他們要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土地,更要奪回失去的人之尊嚴。石三保站在黃瓜山上的那棵古楓樹下,對著苗民同胞們呼喊:“窮苦兄弟跟我走!官家大戶我不饒!”他的喊聲,沿著莽莽群山起起伏伏,早就忍無可忍飽受苦難的苗家人聞聲蜂湧而起,他們拿著鋤頭鐮刀跟著石三保,殺死了鎮竿總兵明安圖和一千多名清兵,他們蹬上芳草淒淒的邊牆頭,把官衙古堡圍得緊緊的,他們感覺著從來沒有過的揚眉吐氣,他們對著躲在永綏城堡裏的清朝官員厲聲喝問:“問爾太爺們!我苗仔來告狀還要八千八百文規矩錢否?!”
石三保領導的苗民起義軍節節勝利,震驚了還在熱河避暑山莊攀登放鶴亭觀賞雪景、對著眾星拱月般的外八廟大言不愧地口喊“懷柔”、“綏遠”的乾隆皇帝,他問:“區區苗域,彈丸之地,那苗人真那麼厲害嗎?”
乾隆急調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侍衛軍統領額勒登保等,以福康安為統帥,率湘、鄂、川、黔、滇、粵、桂七省兵力,黑壓壓撲向湘西臘爾山台地會剿“生苗”,並令福康安“查明石三保祖墳,挖七處,悉令挫骨揚灰。”
那一場會剿是多麼殘酷啊!我曾聽老祭司說過,那是在桐子花盛開的四月,那一年的四月啊,黃瓜山上的桐子花比那一年都開得鮮豔,如雲霞一樣漫山遍嶺地隨風輕午漫飄。太陽落下去,月亮升起來,好美好美的黃瓜山在半夜五更之時突遭十路官兵強烈的火炮夾擊,黃瓜寨以及附近四十九個苗寨子被清軍同時放火焚燒,石三保才滿五歲的小兒子爬在穀倉底下藏躲,被清軍拖出來亂刀剁羅卜一般砍成一團肉泥,高高的黃瓜山大梁上,深深覆蓋在青藤叢中的三保祖墳被清軍找著了,恨恨地用鐵鋤猛挖深刨!老祭司說,黃瓜山的青藤也通靈性,任官兵如何狠砍,那青藤斷了又聚合,硬是把三保祖父的棺木緊緊環抱住,不讓清兵傷著。最後清兵化生鐵水灌注墓坑,燒開麻栗油澆淋青藤,才見青藤那被千刀萬割的傷口處滲出鮮紅的血,無可奈何地鬆開環繞著的棺槨,被清兵掀開來挫骨揚灰。那一天,黃瓜山上如煙如霞的桐子花一瞬間全部凋落,倒在血泊中的苗家兒女的身軀,被輕輕地覆蓋住。
老祭司說:人已經死光啦,花解人意,花也零落……
嘉慶元年五月十三日,帶著幾名義軍將領從官兵的重重包圍中逃脫的石三保因叛徒告密而被捕,解往京城,秋後問斬。因為石三保不是一般欽犯,是叛苗首領,所以,乾隆太上皇要親自問斬,重處淩遲之刑,又因乾隆住在熱河避暑山莊,石三保又被由北京押到熱河避暑山莊。
熱河與湘西,相隔千山萬水,三保大英雄罹難的經過,故鄉的親人無法看到,他們隻能在故鄉遠遠遙望,一把把血淚凝成一個辛酸的傳說。
傳說行刑時,石三保被綁在一大石柱前,劊子手舉著一把鋒利的屠刀,一刃刃地臠割英雄的血肉之軀,而乾隆皇帝再次撫著外八廟他禦製的《平定準噶爾後勒銘伊犁之碑》悲戚戚地陳述自己是出乎萬不得已?——天之所培者,人雖傾之,不可殛也。天之所覆者,人雖栽之,不可殖也……是非我佳兵不蕺,以殺為德也,有弗得已耳……
假話,乾隆老皇帝口是心非,他全說的是假話!石三保當然不吃這些,他忍著巨痛,當天當地大聲說:“天雷啊,三保隻為了苗家人搶一份土地回來種一口糧吃,三保隻為了那一道邊牆不再把苗人圍困,今日才遭禍殺身哪,我能轉二世為苗家人報仇,請你把我當麵的岩頭劈破給滿清狗皇帝看看吧!”
石三保的話剛落音,果然一陣火閃,“轟隆”一聲,天雷真的將他當麵的岩頭劈成兩半,乾隆老皇帝被駭了個半死,他害怕石三保真的轉二世來找他報仇,便讓鬼師作法,用燈草把石三保被臠割得七零八碎的身軀裹住,潑上桐油放火焚燒,(據說這樣石三保就會七魂零散,轉不了二世投胎了),但是,三保冤屈太深,英魂硬是不散,化作一團雲氣從火光中飄出,飛上天去了。以後一直縈繞在熱河的上空,每於晴雨天變之時,撲下避暑山莊找乾隆皇討還清白。
多少年以後,戰爭已經過去,硝煙已經冷卻,黃瓜寨的幾名幸存者回到故鄉,在那廢墟中重建家園,然後請老祭司去為他們全寨舉辦一場大型祭祀,給死難者招魂。然而,唯係全寨老少魂魄的那塊“係魂布blaox”,沒有招到石三保的魂靈,老祭司歎息說,三保受的大冤大屈啊,他的冤屈不伸,他永遠不肯回歸故鄉。
而今,作為來自湘西苗山的一名旅行者,我在熱河的上空搜尋了那麼久,還是一無所獲,雖然我把臨行時老祭司送我的那個三角形小布包摸了又摸,而神靈並沒有給我諭示什麼,夾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我格格不入地懷著一份無盡的憂鬱徘徊……
(三)
既然找不見三保化身的雲彩,還不如不找了吧。
那麼,還是讓我全心全意的當一名觀光者吧。
第三天的行程是去木蘭圍場壩上草原。從相關資料中得知,木蘭圍場是清朝皇家獵場,圍場周邊長一千三百多裏,建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是清帝借狩獵活動訓練軍武,聯誼蒙古及其它少數民族的重要政治場所。我們要去的地方——木蘭圍場壩上草原,再具體一點的稱呼叫烏蘭布通,距熱河三百多裏遠,如今已屬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所轄。那裏有著名的烏蘭布通古戰場,有燕秦古長城、元代白塔、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等等。在那裏可享受滑雪、狩獵,在那裏可以坐越野車、騎馬射箭……
源於對大草原長期以來的向往,往烏蘭布通出發後我的心情變得無比舒暢。天公作美,幾天來籠罩在熱河上空的陰霾被我們遠遠甩在後邊,一抹溫暖的陽光伴隨我們出發。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入口,有賣幹蘑菇、野靈芝和草原幹花的牧民,我買了一個花環和一束幹枝梅,花環戴到頭上,花束捧在胸前,突然想到那“被薜荔兮帶女羅”的山鬼,自己也忍不住啞然失笑,這一份輕鬆與浪漫,不是每時每刻都能享受的,隻有身心真正脫離塵世喧囂的時刻,才可以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