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上篇 2.中醫藥學國內外現狀
2.1國內的現狀
中醫藥學國內的現狀是“後繼乏人,後繼乏術”,令人十分不安的狀態,並且日趨嚴重。主要表現在遍及全國中西醫之間的令人十分痛心的不平衡。表麵的、公開的不平衡是綜合醫院裏中西醫的比例大約為10:90或不到5:95;本質的、內在的不平衡是兩個醫學體係的差異。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產物,它攜帶著傳統文化“基因”,與近代西方文化中孕育成長的西醫學有著本質的不同。中醫學研究的是生命過程中自然的流露和表現,是整體層次上的機體功能反應態。受生物、心理、社會(自然、天、地、人)諸因素影響。理論體係的方法是“取類比象”整體的思維方式,靠試驗室研究它是得不到任何答案和結果的,這是各自學術研究特性所決定的。過去許多人認為“中醫不科學”,致使大有被西醫取而代之之勢,造成了對中醫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沒有按照中醫本來麵目,評價並確定中醫藥學的價值,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了中醫理論、信息和方法。傳統中醫受到質疑,並不是中醫學術上的問題。而是缺少真正的中醫,即使進了中醫院,同樣開單子,就是化驗、拍片、超聲等等都是西醫的方法,為什麼這樣?來錢快唄!而真正的中醫是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辯證論治,望聞問切就能診斷的中醫師,沒有幾十年的功力是完全做不到的,再說把脈又能收多少錢?因此,不如西醫,即使一些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也會開化驗單,一套檢查下來,沒個幾千元別想完成。所以說,是市場經濟,是一些人的利益驅動,喪失了醫生治病救人的道德底線,毀了中醫名聲。而且對待中醫不屑一顧,認為是愚昧、沒本事、不能創收、沒有前途。全國的中醫學院畢業生雖有很多,其中卻不乏空有理論者,由於大大缺少臨床實踐,離開了中醫的精髓——辯證論治的精神,更談不到治療效果,因此中途改行的人不在少數,然而,要知道好的中醫是需要幾年、幾十年時間和臨床經驗積累的。中醫院校畢業生分配不出去,反而助長了一些“中醫不科學”或“中醫沒前途”的錯誤輿論,這些更加妨礙了中醫事業的發展。
雖然中醫學創建和成長的曆史社會條件,使它不能像現代科學要求的那樣有規範的內容;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創建和成長過程中,是中國文化科學思維的元氣論、整體觀和陰陽對立統一辯證方法為指導的。這就規定了中醫學中處處都貫徹著天與人相關、社會與人相關、人體內藏象相關、形神相關等方麵的思想;從此演繹出生態醫學、人文社會醫學、全息醫學、係統醫學、身心醫學和人本醫學的豐富多彩內容;它和西方醫學過去作為生物醫學模式,現在正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方向發展,相比較中醫學的理論特點和包涵的內容更為廣闊,蘊藏著更豐富的科學真理,必將有更大貢獻於人類。
2.2國外的情況
國際上開發和升華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的科學真理,對於發展世界醫學有著重大的意義。1999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北京舉辦了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的研究會。1991年3月“中國國際針灸考試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同年10月國際傳統醫藥大會在北京召開,並發表《北京宣言——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近年來國內有關媒體報道,歐美等西方醫學發達的國家,接受了中醫藥的治療和中醫藥教育:在英國,1999年創建了“英國中醫研究院”,任命馬伯英(我國中醫學者)為院長,其200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並組織了中醫學會(ATCM)、中醫藥學會(RCHM),不少英國本土畢業的中醫學院大學生,都具有英國獨立處方權,在3000多家的中醫診所中工作。倫敦Middlesex大學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辦了西方第一個五年製中醫本科學位課程。法國開始滲透中醫古籍中的基本思想。1997年巴黎國立第十三大學波比尼醫學院成立了中醫學位課程。德國90年代中期與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作,成立了魁茨汀中醫院。慕尼黑科技大學醫學院等一些醫學院已開設中醫學為選修課。德國醫學研究院則正式將中醫藥著作列入研究生必讀書。據德一家著名的民意測驗公司調查測定,有89%的民眾願意采用非西醫療法,可看出中醫在德國的發展趨勢。在瑞士巴登中醫診療中心,每次針灸診治費高達100美元,仍應接不暇。1997年歐洲成立了跨國性歐洲中醫大學,總部設在法國,西歐各國設立分部,學製為五年。美國高教部成立資格審查委員會,督導全國40多所中醫學及針灸學院的教育事業。資料表明,中醫藥和針灸在國外的應用又有較大的進展:2002年4月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目前已有120個國家設立了中醫、針灸醫療機構。法國現有近2600個中醫診所。美國持有中醫針灸執照的醫生已達14228人,全美共有7000個中醫診所,經中藥、針灸治療的美國患者占病人的70%左右。在日本有60%的臨床醫生使用漢方製劑。新加坡45%的國民接受中醫治療。尼泊爾人認可程度較高,70%的人患病後願意采取中醫方式治療。可見,一向被西方人忽視的中國醫藥學,現在正在進入歐洲和美洲。西方人要真正掌握中醫藥學,就必須對中醫藥學所依托的中國文化與思維方法有相應的理解,從而真正理解中醫藥學的精髓,而不是在技術層麵上隻望見其外殼。如李約瑟博士等一批西方科學家,在中西文化比較研究中,為後人鋪墊了一條中西方文化科學交流的道路;中醫藥學的臨床療效,必將促進西方人實事求是地逐步認識中醫藥學的精髓,推動中醫藥學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