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由開國元勳淪為千古罪人(9)(2 / 2)

以南梁作為戰略總後方,再以渭北、照金為廣大的遊擊戰場,充分利用了各地之所長而彌補了其不足。同時,陝甘邊的戰略總後方北移至南梁,就造成了向陝北接近的態勢。這是完全符合毛澤東關於紅色政權的理論的正確抉擇,它標誌著劉誌丹已經能夠正確認識並利用陝甘邊遊擊戰爭的規律,成長為一位成熟的軍事將領。與會人員完全接受了劉誌丹的建議,最後形成相應的決議,包家寨會議成了陝甘邊革命鬥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紅軍的勝利發展,造成敵人的極大恐慌。12月初,西安綏靖公署調集駐保安、合水、慶陽等縣的正規軍4個營及地方民團千餘人,分9股向陝甘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圍剿”。劉誌丹和王泰吉縝密部署,決定紅四十二師南下南梁作戰。適值福建事變發生,敵人未能立即發動進攻,紅軍遂借機大力開展群眾工作,在正寧、旬邑、淳化一帶擴大武裝。在此期間,劉誌丹寫了《軍事教育大綱》作為教材,依此對部隊進行軍事整訓。

2月,敵人又重新發動進攻,紅軍配合地方遊擊隊和敵人連打九仗,均獲勝利,取得重大戰果。5月,敵人追兵再至,劉誌丹率部揮師南梁,又經過一兩個月的戰鬥,徹底粉碎敵第一次“圍剿”。從1933年冬到1934年夏,在陝甘邊特委的正確領導下,劉誌丹等率紅二十六軍主力和遊擊隊配合作戰,大小戰鬥30餘次,殲敵3000餘人,解放了陝甘地區10多個縣的大部分農村,拔掉敵人成百據點,在廣大的區域內建立了工農兵政權和14個遊擊支隊。

同年秋,梨園堡成立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及革命軍事委員會,劉誌丹任軍委主席,習仲勳任蘇維埃政府主席,同時相繼建立貧農團、農會、赤衛軍、工、青、婦、兒童團等組織。邊區政府發布了一係列政策法令,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到群眾生活都作了明確規定。為了培訓幹部還辦了軍政幹校,劉誌丹兼校長,習仲勳兼政委,馬文瑞、蔡子偉、吳岱峰等負責教學工作,分批輪訓各級幹部和戰鬥骨幹。各鄉還辦起了列寧小學,發展教育,掃除文盲。陝甘邊銀行還發行了布製貨幣,建立了集市貿易,根據地的經濟文化日益發展和繁榮起來。

這時,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的統一問題,已提上日程。陝甘邊和陝北,由於敵人的分割,一直是互不相連的兩塊根據地,存在兩支革命武裝和兩個領導。陝甘邊根據地和紅軍屬陝西省委領導,陝北根據地則屬中央駐北方代表領導,兩地之間雖互幫助,但各自活動。為集中壯大力量,劉誌丹、謝子長早已考慮過兩地統一的問題。1934年7月8日,陝北遊擊縱隊總指揮部成立後,總指揮謝子長就率一、二、五支隊和200餘赤衛隊到南梁與紅四十二師會合。8月,謝子長在指揮陝北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中彈受傷後,陝北特委又函請劉誌丹共商統一領導問題。

10月20日,劉誌丹率紅二團北上到達安定縣水晶溝,與病中的謝子長交換了意見。1935年1月29日,劉誌丹主持召開了陝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討論建立各級工農民主政府,開展土地革命戰爭以及保衛發展革命根據地等問題,選舉產生了陝北省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會,劉誌丹當選為主席,領導製定和頒布了土地、勞動、婚姻等重要法律法令,隨即建立起16個縣的工農政府。

2月初,劉誌丹與謝子長再次就重大問題,尤其是反對敵人第二次“圍剿”的問題取得了共識。5日,陝北、陝甘邊兩個特委在赤源縣周家嶺附近的刺兒圪塔村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統一了兩地黨政軍的領導,確定了反“圍剿”的戰略方針。謝子長因傷病嚴重未能出席這次會議,劉誌丹積極推薦他擔任軍委主席,自己則被選為工委委員、軍委副主席和前敵總指揮。21日,謝子長不幸逝世,劉誌丹繼任軍委主席,指揮第二次反“圍剿”戰爭。

劉誌丹率領根據地軍民進行了兩次反“圍剿”鬥爭,堅持發展和鞏固了根據地。迎接紅二十五軍進入陝北,為中央紅軍立足陝北奠定了基礎。1936年劉誌丹在東征時不幸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