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魔笛》再獲盛譽(1 / 2)

1791年,這已經是莫紮特生活中的第三十五個年頭了,在這一年,他的創作能力又奇跡般地得到了恢複。

一天,莫紮特偶然遇到了一個叫席卡奈德爾的人。此人是10年前在薩爾茨堡相識的,他當時是一個巡遊劇團的經理人,正在維也納城邊經營一家私人劇院。

席卡奈德爾提出要莫紮特與他合作一部新歌劇,否則他的維登劇院就要關門了。莫紮特則考慮到席卡奈德爾是共濟會的會員,是自己的兄弟,兄弟有難,理當相助,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這部歌劇的腳本由席卡奈德爾來寫,他打算寫一部神話歌劇,後來命名為《魔笛》。這部歌劇主要講述一位埃及王子被巨蛇追趕,逃到了一個叫“夜後”的國度。他在夜後嬪妃送給他的魔笛的幫助下,曆盡艱險,找到了夜後的公主,他們相愛了。經過各種考驗後,這對情人攜手走進了大司祭的廟宇,光明戰勝了黑暗。

席卡奈德爾的這個劇本對當時的莫紮特來說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因為它帶來了實現他在音樂上最心愛的願望的機會,即創作一部真正的德國歌劇。

由於席卡奈德爾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他連預付款都拿不出來,於是莫紮特和他商定,他支付總譜原稿的報酬再少也沒關係,條件是全部總譜抄本都歸莫紮特所有。如果歌劇獲得成功,他就把這些抄本賣給任何一家前來索取劇本的劇院,以此來補償欠款。

結果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席卡奈德爾最後隻付給莫紮特100個金幣,卻把總譜和所有抄本都扣下了。他靠著《魔笛》的成功連續好幾年大賺其錢,而莫紮特一家卻一直在和債主們打交道。

為了保證莫紮特盡快地創作完歌劇總譜,席卡奈德爾讓莫紮特住到離劇院不遠的一座小涼亭裏去工作。聽起來這是關心莫紮特,實際上是席卡奈德爾控製莫紮特的一種手段。不過,當這部歌劇出名時,這個涼亭也成了人們流連忘返的“魔笛涼亭”。

在這期間,莫紮特的妻子康施坦莎因為生病又到巴登療養去了,她把兒子卡爾也帶走了,莫紮特便可以專心在小涼亭裏創作。

由於席卡奈德爾老追著莫紮特要歌劇,他沒有時間到巴登為康施坦莎辦一些小事。她又要生了,莫紮特感到很焦急。幸虧在這年年初時,他收了一個名叫弗蘭茨·克薩韋爾·居斯邁爾的年輕人跟他學作曲,這位年輕人可以利用業餘時間來為他跑跑腿。

後來,這個青年人成了莫紮特的真傳弟子。7月26日,莫紮特在他的小兒子降生之前及時趕到了巴登。這孩子取名弗蘭茨·克薩韋爾·沃爾夫岡。莫紮特夫婦共生了6個孩子,隻活下來這個兒子和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