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9月30日,《魔笛》在維登劇院首次公演。
在公演前,劇院經理已把海報貼到劇院門前最醒目的地方。席卡奈德爾在海報中有意突出了莫紮特宮廷作曲家的身份,借此來抬高一下自己。
劇院經理的廣告,對於招徠觀眾,收效甚大。《魔笛》首演的那天,維也納人或乘車或步行,絡繹不絕地湧向位於郊區的維登劇院,一些達官貴人也不惜屈尊來到這裏。
劇院大廳裏熙熙攘攘,有穿著華貴的貴族顯宦,有衣冠楚楚的文人雅士,也有渾身珠光寶氣的貴婦名媛,但更多的是粗衣布衫的普通市民。人們對這位年輕作曲家的這部獨具風格的新作,懷著極大的興趣,焦急地等待著歌劇的開演。
帷幕拉開,觀眾為莫紮特抱病前來,親臨現場指揮演出而熱情歡呼,掌聲經久不息。
劇情隨著樂曲而展開。優美的、扣人心弦的、精彩無比的旋律,連同那奇異的、撲朔迷離、夢幻般的劇情,把人們帶入一個絢麗多彩的音樂世界,給人以莫大的美的享受,並激起人們無限美妙的遐想。《魔笛》演出的布景、道具也華麗別致,使觀眾大飽眼福。
終場,台上的布景顯現出星光閃爍的夜空。突然,電閃雷鳴,震得夜女王渾身顫抖,這個要與薩拉斯托羅和全人類為敵的黑暗勢力的代表,終於在雷鳴聲中跌入黑暗的深淵。
雨過天晴,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象征光明的薩拉斯托羅周身祥光萬道,在埃及祭師們的簇擁下走上舞台,他以洪亮的、鏗鏘有力的聲音唱道:“陽光驅散了黑暗,消滅了鬼王的魔力。”
接著是眾祭師合唱:“光榮屬於你們,偉大的神聖!你們驅除了黑暗,你們威力無比,美和光明永存!”
這些富有煽動性的聲音,幾乎成了舞台上的又一次“暴動”。全劇演出產生了極為強烈的戲劇效果。
此時,全場起立,掌聲雷動,觀眾情緒異常亢奮高聲呼喊:“大師萬歲!”“莫紮特萬歲!”歡呼聲響徹大廳。
《魔笛》轟動了全維也納,每天晚上,維登劇院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車水馬龍,熱鬧非常。場場演出都贏得觀眾長時間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是《魔笛》,嘴裏哼的是《魔笛》中的樂曲。就這樣,到第二年11月3日演滿了100場。
《魔笛》是莫紮特歌劇創作中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奧地利民族歌劇發展的重要裏程碑。《魔笛》的成功使席卡奈德爾幹癟的衣袋又鼓得裝不下了,席卡奈德爾咧著嘴笑,而臉色蒼白的莫紮特卻病倒了。人們絕對不會想到,《魔笛》竟是莫紮特去世前上演的最後一部大型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