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介紹(1 / 1)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

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淩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武則天在12歲時父親去世,她和母親受到族兄的虐待。貞觀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後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為尼,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唐高宗即位後,他的妃子蕭淑妃專寵,永徽二年,皇後複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這年武則天26歲。武則天回宮後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高宗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為昭儀(二品),後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後來,武則天不滿昭儀之位。開始動起了當皇後的念頭。王皇後和蕭淑妃結成一派,和武則天周旋於後宮。後來設計殺死皇後。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3歲才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鑒》記載

: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殺死了,皇帝一氣之下把皇後打入冷宮,

後來被武則天暗中殺死。書裏的原話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於是起了廢後的念頭。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製,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這時已經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形成了“擁武派”,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麵,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打動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後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麵一下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於是在永徽六年

(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後,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劃策,采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垂簾聽政,在於高宗體弱,由於信任武則天,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利交給武則天打理,這也為武則天順利殺害大唐重臣和奪取中央實權埋下伏筆。最終在皇帝病重的時候,代替高宗使王權,行王事,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顯慶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風疾發作。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唐高宗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幹時,武則天從天而降。軟硬兼施,廢掉皇後的事隻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唐高宗建議讓她和高宗一塊上朝,臨朝聽政。合稱二聖,使她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了。但武則天還不滿足,她要與高宗封禪泰山。由於高宗年間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高宗封禪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後配享。封禪的時候先有皇地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後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後配享,彰顯後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為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應。後來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這天,她與高宗一塊封禪泰山,充當亞獻。而且還給百官賜爵加階。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