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離邦去國者(2)(1 / 3)

25

亞西比德不再維護斯巴達的利益,對他們完全喪失信心,特別是他害怕阿基斯的報複,所以盡力讓斯巴達的官員行事發生錯誤,同時他運用各種手段來影響泰薩菲尼斯,一方麵不要過於支持斯巴達人,另一方麵也不要對雅典人追盡殺絕,這樣一來使得斯巴達對泰薩菲尼斯產生憎惡之心。根據他的建議,泰薩菲尼斯原本應該供應斯巴達人的需要,隻是經費方麵非常的慳吝,不斷的調動使部隊疲勞不堪,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他們的實力。等到斯巴達人和雅典人相互激戰不休,人員和船艦產生重大的損失,這時國王坐收漁翁之利,使得這兩個城邦拱手稱臣【67】。泰薩菲尼斯對他的策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公開表示喜愛和讚許他所給予的幫助,亞西比德受到希臘兩個對立陣營的重視,雅典人在厄運連連的打擊下,對於用嚴厲的判決置亞西比德於死地,現在已經感到後悔莫及。就亞西比德這方麵而言,如果共和國被完全摧毀,最讓他關心和害怕的是不能落在拉棲戴蒙人的手裏,因為這些人對他懷有深仇大恨。

雅典人在那個時候把全部兵力投入薩摩斯島【68】。他們的艦隊先維持基地的安全,再從大本營出發去平定叛亂的城鎮,保護其餘的領土不受侵犯;除此以外仍舊有其他的圖謀,要從海上兵分幾路對敵人發起進軍。他們對泰薩菲尼斯和腓尼基的艦隊極為忌憚,據稱這個艦隊有150艘船,已經發航即將來到;等到這支強大的兵力到達,雅典共和國根本沒有破敵的希望。亞西比德了解全盤的狀況,派人暗中去見雅典的首腦人物,此刻他正好在薩摩斯島,說是可以讓泰薩菲尼斯成為共和國的朋友,如是才給他們帶來一線光明。他很委婉地表示,這樣做不是討好雅典的人民,因為他對他們已經喪失信心,完全是為了正直的貴族階層;設若他們果真是勇敢的戰士,就應該遏止市民大會的蠻橫無理,把政府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樣才能拯救城邦免於毀滅的命運。

在薩摩斯島的雅典官員,除了迪拉德區(Dirades)的公民弗裏尼克斯(Phrynichus)以外,所有人員全都讚同亞西比德的建議。弗裏尼克斯懷疑他的真正企圖,認為他根本不關心政府是民主政體還是寡頭政體,隻是竭盡諸般手段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為達成目的他對市民大會大肆抨擊,用來獲取貴族階層的好感,暗示他完全認同他們的意見。等到弗裏尼克斯發現他的建議遭到大家的否決,自己成為亞西比德公開的敵人,私下派人將這個信息通知敵方的水師提督阿斯提奧克斯(Astyochus),要他特別注意亞西比德,盡快將他當做通風報信的騎牆派給抓起來,從這個叛賊口裏可以破獲其他的謀逆活動。然而阿斯提奧克斯一直想要奉承泰薩菲尼斯,提到亞西比德的時候,就說自己對他非常信任,同時還將弗裏尼克斯告訴他的消息,原原本本透露讓亞西比德知道。亞西比德立刻派遣信差到薩摩斯島,指控弗裏尼克斯的賣國行動。事情的發展到這種地步,所有的指揮官感到氣憤填膺,大家對弗裏尼克斯抱持反對的態度,他看到大事不妙,為了解除麵臨的危險,即使犯下更大的罪行也在所不惜。他派人前去見阿斯提奧克斯,對於出賣他的做法提出譴責,並且說他願意讓這位水師提督立下大功,會在同個時候將雅典的軍隊和艦隊全部交到波斯人手裏。

出現不利的情勢倒是沒有對雅典人造成損害,因為阿斯提奧克斯再度背叛,把他的計謀告訴亞西比德。弗裏尼克斯料想到亞西比德會對他提出第二次的控告,所以及早做了防範措施。他事先勸告雅典人,敵軍很可能出航對他們發起突擊,因此要加強營地的防禦工事,人員上船完成備便。就在雅典人全力投入守備工作的時候,接到亞西比德的來信,勸他們要防備弗裏尼克斯的行動,說他的計謀是要將軍隊和艦隊出賣給波斯人。他們不再相信送來的消息,認為亞西比德了解敵人的會議和準備,有關前來攻打的事一個字都不提,僅僅運用那些可以發揮作用的資料,強使他們接受對弗裏尼克斯不實的指控。爾後【69】等到弗裏尼克斯在市民大會會場被短劍刺殺死亡,凶手是擔任衛士的雅典人名叫赫蒙(Hermon),經過深入調查這個案件,委員會發表嚴正的聲明,譴責弗裏尼克斯叛逆的罪行,下令獎賞赫蒙和他的同謀【70】。

26

現在亞西比德的友人在薩摩斯島占據有利的態勢,派遣平山德(Pisander)到雅典,企圖改變政府的體製,鼓勵有貴族身份的市民以城邦的興亡為己任,隻要同意推翻民主政治的條件,亞西比德會使他們獲得泰薩菲尼斯的友誼和聯盟。諸如此類的說法隻是這些人拿來當成掩飾和借口,真正的目標是要使雅典成為寡頭政體。貴族很快占了上風,政府的事務全部掌握在他們的手裏,表麵上運用五百人會議(事實上,這個會議的成員隻有四百人【71】)的名義;他們對亞西比德抱著藐視之心,從事戰爭少了幾分霸氣;一方麵是他們不敢相信雅典的市民,因為大家私下憎惡政體的改變;另一方麵的想法,就是他們認為拉棲戴蒙人對寡頭政體比較友善,會向他們提出有利的條件。城市的人民受到恐懼的威脅隻有順從,很多大膽的市民公開表示反對,都被“四百人”會議判處死刑。那些在薩摩斯島的人士,聽到傳來的信息感到十分氣憤,恨不得立即開航回到庇裏猶斯。他們派人去見亞西比德,共同推舉他為將領,在他的領導之下前去敉平暴政。

麵臨當前的狀況,無論任何人在突然之間受到一群人的重用和擢升,他為了表示感恩圖報,都會順從他們的意見;特別是亞西比德身為難民和流犯,授予將領的職位,從而率領一支軍隊和指揮一個艦隊,更不應該提出異議。他就像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反對他們在暴怒之下做出倉促的決定,雖然看起來是為了拯救共和國,實際上卻犯了絕大的錯誤。要是他們向著雅典返航,整個愛奧尼亞包括所有的島嶼和赫勒斯滂,毫無抵抗落到敵人手裏。這時雅典人會陷入內戰之中,彼此在城牆的狹小範圍裏麵拚個你死我活。隻有亞西比德盡全力阻止大家不要給城邦帶來災難,他不僅要說服全軍,指出危險之所在,還要自己出麵一個一個規勸,有的人他用乞求的方式,還有一些人就使用強迫的手段。司蒂裏亞區(Stiria)的色拉西布拉斯(Thrasybulus)【72】對他的幫助很大,我們在前麵說過,這個人在雅典就以嗓門大出名,隻有他隨著亞西比德到處拜訪,要是有人想到回去,他就大聲吼叫表示反對。

亞西比德第二件重大的貢獻,就是他向雅典人提出保證,腓尼基艦隊會來幫助雅典人,否則的話這個艦隊根本不會出現;然而拉棲戴蒙人卻一廂情願的認定,波斯國王派遣這個艦隊參加他們的陣營。他采取快迅的行動去完成任務,泰薩菲尼斯聽從他的勸告,艦隊最遠到阿斯平杜斯(Aspendus)【73】以後就不再前進,拉棲戴蒙人因而上當受騙。波斯人之所以產生政策的轉變,雙方全都相信這是亞西比德的影響力所促成。特別是拉棲戴蒙人對他提出指控,說他勸蠻族在一邊袖手旁觀,任憑希臘人在那裏拚個同歸於盡,因為腓尼基的艦隊隻要加入任何一方,都可以贏得全麵的勝利,這樣至少可以保全一方的實力。他們說實情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27

過不多久,四百人會議的篡奪者都被清除【74】,獲得亞西比德的朋友全力協助,他們很快建立受到全民擁戴的政府。現在城市的人民不僅懷著希望,而且他們下達命令,亞西比德免於放逐盡速返回國門【75】。他對於人民出乎仁慈和憐憫的赦罪,心中並不抱感激之情,雖然接受這番善意,必須要有一番作為,才能載譽而歸。亞西比德懷著這種念頭,率領幾艘戰船從薩摩斯島出發,前往尼杜斯一帶海麵巡弋,到達考斯(Cos)【76】島附近接到情報,斯巴達水師提督密達魯斯(Mindarus)率領全部兵力航向赫勒斯滂;雅典人追隨在後麵跟進。他急忙返航去增援雅典的指揮官,神明賜給他好運,帶著18艘戰船正在最緊要的關頭趕到。

雙方的艦隊在阿布杜斯附近接觸,激戰一直延續到夜暗,一方在右翼占有優勢,另一方在左翼贏得上風,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互有勝負。等到亞西比德的船隻出現,兩軍都是大吃一驚,敵軍霎時士氣大振,雅典人感到渾身冰冷。亞西比德在他的座艦突然升起雅典的旗幟,馬上向伯羅奔尼撒的戰船發起攻擊,他們占有全麵的優勢開始轉變戰場的勝負。亞西比德很快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跟在後麵緊追不舍,迫得他們航向岸際,有些船隻被岩石撞成碎片。這時法那巴蘇斯從陸地上給予幫助,要在海岸給他們提供保護;水手根本不理會他的努力,棄船以後跳進海裏泅水逃生。結局是雅典人擄獲30艘敵人的船隻,原來被奪去的船隻都找回來,他們就在海岸建立一個戰勝紀念碑。

獲得光榮的勝利以後,他的虛榮心作祟想要在泰薩菲尼斯的麵前炫耀一番,於是他帶著很多禮物和贈品,乘坐一輛合於身份的馬車前去拜訪。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想像,長久以來拉棲戴蒙人一直懷疑泰薩菲尼斯,現在他生怕國王發現他與雅典人勾結的狀況,不僅官位不保甚至丟掉性命。這樣看來,亞西比德的自投羅網,對他而言是天大的喜事,馬上將他逮捕送進撒爾迪斯的監獄,認為隻有用不講信義的行為,可以洗刷過去所犯的過失。

28

然而僅是30天的功夫,亞西比德從囚禁他的地點逃走,騎著一匹馬跑到克拉卓美尼(Clazomenae)。他為了報複起見要增加泰薩菲尼斯的罪過,就公開宣布是這位波斯省長給予他自由。他從該地乘船抵達雅典人的營地【77】,獲得情報說密達魯斯和法那巴蘇斯都在西茲庫斯,兩支軍隊已經聯合起來。他集合部隊發表演說,托天之福他們經曆海戰和陸戰,現在要攻擊堅強守備的城市,必須眾誌成城全力以赴,除非他們所到之處都能征服,否則就拿不到應許的報酬。他盡快讓部隊裝載完畢,急忙趕到普拉柯尼蘇斯(Proconnesus)島,下達命令要扣留所有遇到的小船,不讓敵人知道他到來的消息,使得實力居劣勢的艦隊擁有安全的保障。

突然發生一場暴風雨,隨伴著閃電和黑夜同時而來,他要從事冒險的軍事行動可以獲得掩蔽。快速的作戰行動不要說是敵軍沒有發覺,就是雅典人也一無所知,因為他出乎大家的意料,突然下令要部隊登船,還來不及注意將要到達的地點,所有的船隻已經開航。這時天氣開始晴朗,可以看到伯羅奔尼撒的艦隊,在西茲庫斯港口前方的海麵上錨泊。亞西比德擔心對方發現他的船隻在數量上居有優勢,就會退到海岸由陸上的部隊給予保護,他下令給船長要他們緩行,留在後麵跟進,他自己率領40艘船向前行駛,讓敵人看見以後引誘他們出來接戰。敵軍果然上當,認為他們的實力不足為懼,自己可以穩操勝券,立即完成準備發起戰鬥。正當雙方開始接觸,他們發現艦隊其餘的部分衝了過來,大驚失色隻有趕緊逃走。

亞西比德看到這種狀況,率領20艘戰力最強的船隻從中央實施突破,火速趕到岸邊卸下戰鬥人員,對棄船逃上陸地的敵人發起攻擊,很多人慘遭殺害。密達魯斯和法那巴蘇斯前來救援,全都被他打敗。密達魯斯作戰極其驍勇,最後在戰場陣亡;法那巴蘇斯為了保命隻有不戰而逃。雅典人殺死大量敵軍,贏得很多戰利品,所有的船隻都被他們擄獲【78】。他們在法那巴蘇斯棄逃以後占領西茲庫斯,殲滅伯羅奔尼撒人的守備部隊,不僅可以確赫勒斯滂地區,進而全麵清除拉棲戴蒙人在海上的勢力。他們截獲一些送給民選五長官的信件,上麵用簡短而精煉的辭句,報告全麵潰敗的情勢:“麵臨絕望處境,密達魯斯被殺,大家都在挨餓,已經毫無辦法。”

29

追隨亞西比德奮戰到底的士兵,他們為勝利而趾高氣揚,感到十分驕傲,認為自己的部隊已經所向無敵,瞧不起那些吃敗仗的單位,不願與他們並肩作戰。過了不久發生一件事,色拉西盧斯(Thrasyllus)在以弗所附近被敵人擊敗,以弗所人在得勝之餘,為了羞辱雅典人,就用青銅製作戰勝紀念碑【79】。亞西比德的士兵叱責色拉西盧斯指揮的部隊和造成的災難;同時還誇耀自己的戰功和將領的才華。他們不願與戰敗者一起操練,甚至拒絕住在同個營地。很快出現新的狀況,色拉西盧斯的部隊正在阿布杜斯附近地區,進行蹂躪和破壞的時候,法那巴蘇斯率領大量步兵和騎兵對他們發起攻擊。亞西比德趕快前來救援,擊潰法那巴蘇斯的部隊,然後與色拉西盧斯共同進行追擊直到夜晚。兩支隊伍在這次作戰行動中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回到營地,人人歡笑言開相互祝賀勝利。

他們在次日建立一座戰勝紀念碑,然後對法那巴蘇斯統治的行省,進行搶劫和縱火,把整個區域化為一片焦土。他們為所欲為沒有人敢出麵抵抗,後來俘虜很多不同教派的祭司和女祭司,沒有要求支付贖金就全部釋放。他下一個準備攻擊的目標是卡爾西頓(Chalcedon)【80】,這個城市不僅背叛雅典,而且接受拉棲戴蒙人派來的總督和守備部隊。這時亞西比德獲得情報,說他們將收成的穀物和田地的牲口,全部運到俾西尼亞人(Bithynians)那裏去保管,因為雙方有深厚的友情。於是他率領軍隊來到俾西尼亞邊界,然後派遣一位傳令官前去譴責他們的行為,俾西尼亞人畏懼大軍的壓境,把存放的東西當成戰利品交出來,答應成為雅典的盟邦。

30

然後他再開始圍攻卡爾西頓,在位於海岸的城市修建一道木牆,將它包圍得有如金桶。法那巴蘇斯率軍前來解圍,總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將全部兵力列陣,對雅典人發起攻擊。亞西比德將軍隊區分為兩部,立即在兩個方麵迎戰敵軍,不僅逼得法那巴蘇斯喪盡顏麵大敗而逃,同時擊潰希波克拉底的部隊,總督和大部分士兵陣亡在戰場。

等到善後處理完畢,他向赫勒斯滂發航,海岸地區的城鎮向他繳納貢金。他在攻占塞萊布裏亞(Selymbria)的時候,行動過於魯莽陷入極其危險的處境。有些人想要出賣這個城市,把它原封不動交到他的手裏,約好在午夜用火炬當做動手的信號。有一個謀逆分子感到後悔,其他人員害怕被發覺,在指定的時間之前發出信號。亞西比德剛一看到高舉的火炬,雖然他的部隊還沒有完成出擊的準備,就馬上向著城牆跑過去,隻有三十幾個人跟在他身邊,這時他派人對其他的部隊下達命令,要他們用最大速度盡快隨著前進。他來到城牆前麵發現城門大開,就帶著30個人進去,這時有20多個輕裝的謀逆分子加入他們的隊伍。等到他們進到城內,立刻發現塞萊布裏亞人全副武裝,對著他們攻打過來。要是他停下來迎戰,因為實力懸殊,根本沒有活命的希望。

從另一方麵來看,直到那天為止他的指揮都能獲得成功,所以無法忍受戰敗和逃走。他用號角吹出要求大家保持安靜的信號,然後大聲宣布:塞萊布裏亞人不應該拿起武器反抗雅典人。居民聽到以後冷靜下來,凶狠的戰鬥意誌馬上瓦解,他們認為敵人現在全都進城,很多人懷著希望,趁著戰事未起可以和平解決。就在他們自己的意見不同,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亞西比德的軍隊全部進入城內。亞西比德的推測非常正確,塞萊布裏亞人有意和平,然而害怕色雷斯人趁機洗劫整個城市。色雷斯人直到最後才以誌願軍的方式,大量加入雅典人的陣營,特別是為了追隨亞西比德本人。麵對這種情況,他將色雷斯人全部派到城外,塞萊布裏亞人願意投降。他使整個城市免於最大的災難,隻要求他們奉獻一大筆貢金,留下雅典人的守備部隊以後,全軍拔營離開【81】。

31

就在這段期間,圍攻卡爾西頓的雅典軍方首長,他們與法那巴蘇斯簽訂和平協定,主要的條款如下:支付相當金額的費用;卡爾西頓回歸到雅典的統治之下;雅典人不得入侵法那巴蘇斯出任總督的行省;雅典使節晉見波斯國王,法那巴蘇斯要負責他們的安全。等到亞西比德回到卡爾西頓,法那巴蘇斯要求他發誓遵守協定的條款;他的意見是法那巴蘇斯要同時比照辦理,否則他拒絕接受。

等到簽訂的條約經過雙方宣誓以後,亞西比德前去鎮壓拜占庭人,因為他們背叛雅典,軍隊到達就繞著全城修築一道對壘線【82】。他從事圍攻準備之際,安納克西勞斯(Anaxilaus),萊庫古(Lycurgus)和另外一些人士,願意背叛當局將這個城市交到他手裏,要他提出保證維護居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隨後有個消息很快傳出去,說他接到一個緊急報告,好像是愛奧尼亞發生非常意外的狀況,使得他隻有解圍而去。據說他的艦隊白天在眾目睽睽之下離開,同天晚上又趕了回來,所有人員全副武裝登岸,保持安靜在無人發覺狀況下向著城牆疾行而去;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船隻用槳劃向港口,表現出粗暴和怒氣衝天的樣子,到處都是呐喊和呼叫的聲音。拜占庭人在驚惶和緊張之下,全部急著趕去守衛他們的港口和船隻,對那些讚同雅典的人士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很安全把亞西比德接進城市。

雖然如此,整個事件沒有經過戰鬥還是不能解決。對於伯羅奔尼撒人、皮奧夏人和麥加拉人而言,不僅逼得要下船待命,現在又要再度登船,在聽到雅典人在另一麵進入城市,趕緊發布命令前去迎戰。雖然如此,經過幾場激戰以後,亞西比德和瑟拉米尼斯(Theramenes)還是贏得最後的勝利,前者指揮右翼而後者負責左翼;幸存的敵人有300人成為俘虜。

會戰以後,沒有一個拜占庭人被殺,或是受到逐出城市的處分;完全按照原來的協定將城市交到他手中,居民的生命和財產沒有受到任何損失。隻有安納克西勞斯後來受到拉棲戴蒙人的指控,說他犯了謀叛的罪行。他對於這些認為羞辱的行為,抱著既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隻是極力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