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到北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落實將陽江鎮標左右水師營(清代營的建製相當於今日的團)撥歸北海鎮標右營的建製,接著又決定將張龍門水師兩營改歸北海鎮總後轄,並製訂了嚴密的巡洋辦法。至此,北海成了重要的海防軍事基地,管轄的巡海防線東起東莞虎門,西至越南附近的白龍尾海麵,各式軍艦超過了三十艘。作為軍港基地的乾體港周邊的人口中有一半是軍隊士兵。張之洞布置落實了水師營的布防之後,趁著夜色帶著三四個貼身隨從上岸,來到了北海港碼頭附近最熱鬧繁華的大興街(即後人所稱的大西街),信步走進當時街上有名的宜仙樓酒館,找了個臨窗雅座,意欲臨風聽濤,把酒消倦,驅除心中的積悶。
宜仙樓老板見店中來了幾位衣著光鮮,氣度不俗的客人,憑著多年察顏觀色的本事,便認準了這是非富則貴的豪客,於是親自出麵接待,又是獻煙、又是遞茶,迫不及待地介紹店中的招牌名菜。卻不知張之洞身為兩廣總督,一品大員,走北闖南,什麼樣的山珍美味沒有見過?因此,對店老板的推介都不感興趣,隨從聽得煩了,大聲吩咐:“隻管將北海特色的菜式報來!老爺吃得高興,重重有賞。馬虎應付,討打!”
店老板聽罷,憑經驗知道是遇上了“皇帝舌”(即非常挑剔的食客),同時也意識到是來了個“財神客”,隻要奉侍周到,賺它一桌勝過半年生意。於是,急忙回到廚房張羅去了。
不一會,老板就捧著一隻大托盤笑嗬嗬地出來了。隻見大托盤上有兩隻瓦煲,瓦煲都被煲蓋密封著。店老板先將一隻瓦煲蓋打開,從中倒出一碗熱湯,接著,店老板又打開另一隻瓦煲,裏麵是一個燉全雞,原色原樣的毫無特色之處。隨從們見了,斥之:“你這隻是什麼寶貝雞,敢拿來應付嗎!”
店老板陪笑著回答:“珍珠雞呀!”說著用筷子三下五除二把雞肉與雞骨分開,露出了塞在雞內腔裏的“秘密”——原來裏麵都是珍珠螺肉。店老板用湯匙小心地把珍珠螺肉裝進湯碗,首先遞給張之洞說:“請官爺品嚐指教。”張之洞接過湯碗,用筷子夾出一隻珍珠螺肉輕輕一咬,隻覺脆爽多汁,軟滑濃鬱之間透出一股芬芳,既有螺肉的鮮嫩味,又有雞肉的爽滑香甜,回味無窮。眾隨從嚐後,也連聲稱好。更令張之洞等人意想不到的是,不時還可以從螺肉中“吃”出珍珠來,逗得大家驚喜連連。
張之洞等人興高采烈地品完了珍珠雞之後,果然打賞給店老板白銀五十兩。張之洞意猶未盡,饒有興趣地向店老板打聽珍珠雞的製作方式。店老板告訴張之洞,珍珠是北海的特產,也是最大的特色,先將珍珠螺剖開了,用珍珠螺水與豬排骨一起燉湯,為了壓腥味,還放進了一定分量的百合和白果。另外,將珍珠螺肉放在湯中煮半熟,撈起調配味料後,塞進雞肚內,隔水燉爛,這樣,雞肉與珍珠螺肉的營養成分和美味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也就美味獨特了。湯和珍珠雞分開燉,是為了突出湯和肉的味道層次特色。還特意地在珍珠螺剖開後,不把珍珠取出來,是為了讓官爺們在席間多有驚喜。張之洞聽了,拍案稱絕:“好一個珍珠雞!就算滿漢全席,也抵不上北海一雞啊!”
“北海珍珠雞”的招牌因張之洞如此評價而一炮打響,宜仙樓店老板憑此招牌名聲大振,生意興旺。此後,凡到北海的過往官員都要到宜仙樓品一品抵得上滿漢全席的“北海珍珠雞”。後來,店老板因此發財後,捐了個候缺八品官銜,回家耀祖光宗,閑居去了。“北海珍珠雞”的招牌也就失傳了,隻成了老一輩人口中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