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華盛頓(4)(1 / 3)

但華盛頓心裏仍然很不踏實。他知道,這一戰略計劃目前仍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保障戰役順利實施的某些必要因素尚在未定之中。比如,由於可能受到氣候惡劣和英國艦隊海上攔截等情況的影響,德格拉塞的艦隊不一定能準時開赴預定海區。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整個作戰計劃隻能是一紙空文。另外,法軍的重炮遠在紐波特地區,從陸路無法把它們運抵弗吉尼亞,而從海路運輸又要冒巨大的風險。最為重要的是,美法主力部隊目前大多駐紮在距約克鎮很遠的地方,讓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向弗吉尼亞方向行進,很容易使英軍看清楚聯軍的戰略意圖而實行戰略轉移,這將會使聯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

華盛頓考慮再三,於是寫信給羅尚博和德格拉塞將軍,要求此行應謹慎務必按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則勝無疑。

考慮到很可能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戰役,而且南下途中美軍必須隱蔽巧妙、靈活機動地行進,以避免使英軍掌握美軍的戰略進攻方向,華盛頓決定親自率軍出征。

南進行動是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美軍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裏,而華盛頓仍一再揚言要去攻打紐約。為此,他製造了許多假象,在樂新澤西起爐火土建營地,偽造機密文件,清理通往紐約的通道等等。與此同時,華盛頓則悄悄地率軍出發,於8月19日抵達金斯渡口。20日,全軍順利渡過哈得孫河,而後兵分幾路迅速南下。羅尚博也於同一時期率領法軍撤離營地,取道白原、北堡、克倫龐德和石角等地,向南挺進。

華盛頓的巧妙部署果然收到了奇效,在美法聯軍南進的過程中,英軍始終被蒙在鼓裏。由於懼怕聯軍對紐約發動進攻,克林頓爵士的英軍主力部隊不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還向康沃利斯求援,使康沃利斯派出2000人前來紐約助戰。而康沃利斯的這一舉動則使他徹底放棄了征服弗吉尼亞的計劃,把幾乎所有部隊都撤入了約克鎮。這樣一來,他們便落入了華盛頓早已設好的陷阱中。

9月1日,德格拉塞將軍率法國艦隊駛抵切薩皮克灣,封鎖了約克河的出海口。幾天過後,英國匆匆調集兵馬在海灣作戰,由於法軍作了充分準備,再加上風向優勢,結果打得英軍大敗。這一海戰的勝利使聯軍掌握了約克鎮地區的製海權,為未來的決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9月5日,美法軍隊在特拉華河畔的切斯特勝利會師,從這裏到切薩皮克灣隻有很短的一段路途。同時,一支法國分艦隊衝破了英軍的重重封鎖,從紐波特開到切薩皮克灣,為法軍運來了重炮和大量物資裝備。

直到此時,英軍才大夢初醒,意識到華盛頓的戰略進攻方向在約克鎮。康沃利斯如坐針氈,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十分不妙,企圖立即撤退到卡羅來納去,但為時已晚。在海上,法國艦隊已牢牢控製了約克河河口和切薩皮克灣的製海權。在陸地上,美法聯軍大軍壓境,通往各個方向的通道已全部被封閉,此時的英軍真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康沃利斯隻好把軍隊全部撤至約克鎮地區,堅守不出。

情急之中,英軍又一次暴露了它凶殘野蠻的真實麵目。為解約克鎮之圍,救助處於絕境的康沃利斯部隊,黔驢技窮的克林頓爵士使出了最卑鄙的一著:命令叛將阿諾德出兵東征,對康涅狄格州進行殘酷血腥的蹂躪,以期轉移華盛頓的視線。

9月6日,阿諾德率5000人馬(其中大多數是美國的效忠派分子和黑森雇傭軍)乘軍艦直奔康涅狄格的海港城市新倫敦而來。麵對強敵突襲,守城軍隊和民兵毫無懼色,奮起頑強抵抗,打死打傷大量敵軍。後因寡不敵眾,城防要塞終被攻破。

入城後,喪心病狂的英軍野蠻地屠殺已經放下武器的戰俘,並對城市和平居民進行血腥的報複,把這座美麗繁華的海濱城市付之一炬,使之化作一片灰燼。隨後,這群烏合之眾又繼續沿海岸線大肆蹂躪。在這場空前的浩劫中,阿諾德及其手下的效忠派分子扮演了極其醜惡的角色。他們懷著對自己同胞的刻骨仇恨,在康涅狄格廣大地區窮凶極惡地燒殺搶劫,奸淫擄掠,幹盡了令人發指的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