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號召為自由而獻身的演說引起了轟動,美國報紙說他過去演講時語病百出,這次完全出人意料的演說“感情深厚,措詞精練,樸實、優雅,行文完美無缺”,堪稱“演說的典範,是一篇譽滿全球的演說詞”,將“永垂青史”。

在西線戰場,聯邦軍隊打通了密西西比河大動脈,切斷了“南部同盟”的大西洋沿途諸州與墨西哥諸州的聯係,使“南部同盟”的軍事力量受到沉重打擊。此後,聯邦軍隊在付出很大犧牲後又繼續取得了幾次戰役的勝利。

1864年3月,林肯委任格蘭特為陸軍中將,4月向南部波托馬克河全線發動最後攻勢。6月南部李將軍被迫退居彼得斯堡。

1865年4月9日李將軍率部投降,不久,南、北卡羅來納州的同盟軍也全部投降。幾周內,南北戰爭宣告結束。這是美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它是獨立革命的延續與深入,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因而也被稱為美國“第二次革命”。

1918年8月20日列寧在《給美國工人的信》中曾高度評價這次戰爭,指出南北戰爭具有極大的、世界曆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他還在這封信中強調:“為了推翻黑奴製度,為了推翻奴隸主的政權,就是使全國多年進行國內戰爭,遭到同任何戰爭分不開的無窮的破壞、摧殘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北部的勝利維護了以聯邦為形式的國家的統一。在戰爭期間,林肯還製訂了新的關稅法,設立了國家銀行,鼓勵移民,開始興建橫貫大陸的鐵路等,這些民主改革措施,為工業的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工業生產躍居世界第一位打下了基礎。林肯感到禁止奴隸製度在憲法中尚無依據,擔心根據《解放宣言》獲得自由的黑奴會再次淪為奴隸,因此,他極力主張修改憲法。1865年1月,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這是他對解放黑奴鬥爭的又一巨大貢獻。

在內戰時期,林肯工作紛繁。為了整頓政府,他在1639名官員中,撤換了1457人。他處理問題秉公而堅定。例如,事實證明約翰·耶比爾是幫助“南部同盟”的間諜和海盜。在比爾被判死刑後,一大幫頭麵人物出來說情,他們想通過總統的私交來影響總統,但結果還是失敗了。

1863年,他說服妻子讓兒子羅伯特參軍。兒子參軍後,他又寫信給部隊司令官要求不要讓羅伯特當軍官。

作為總統,林肯年俸為25000美元,但是,他在4年中,用這筆錢購買了75000美元的國家公債券。

1864年11月8日,在尖銳的政治鬥爭形勢下舉行了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由於北部轉敗為勝,以及左翼力量對全國聯邦黨(共和黨人為了爭取民主黨人的支持而暫時改用的名稱)的支持,林肯以壓倒優勢的票數擊敗了他的對手民主黨的喬治·麥克萊倫而再度當選為美國總統。

南北戰爭期間,南部奴隸主放火燒毀種植園,使南部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因此戰後,恢複經濟成為當時全國最迫切的任務,林肯準備醞釀重建南部的計劃。

1865年4月14日內閣會議結束之後,林肯為了解除疲勞,偕夫人前往華盛頓戲院觀看三幕喜劇《我們的美國表親》。晚上約10點半,正當演出達到高潮時,在內戰中同情南方的名演員約翰·威爾基斯·布斯經過周密準備,右手持槍,左手持刀,潛至林肯包廂後麵,一槍擊中林肯後腦。林肯應聲倒下,昏迷不醒,經過一夜搶救未能脫離危險,於1865年4月15日清晨逝世。

林肯逝世後,全國人民深為悲痛,許多城鎮的哀樂長鳴。從華盛頓到斯普林菲爾德的墓地,沿途群眾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林肯的崇敬與懷念。馬克思在1862年10月為《新聞日報》寫的《北美事件》中說:“在美國曆史和人類曆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