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羅斯福(2)(2 / 3)

更為重要的是,新政大大加強了美國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美國由此脫離了“古典資本主義”而進入所謂“現代有控製的資本主義”,即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時期。

與英蘇聯盟

在國內對新政的讚譽參半中,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又到了。羅斯福大選獲勝,他獲得了除緬因州和佛蒙特兩州的全部選舉人票。羅斯福成了門羅總統以來(114年)接連兩屆由本黨控製國會兩院的第一個總統。

1939年9月1日,德國悍然進攻波蘭。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醞釀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5日,羅斯福宣布美國實施《中立法》。

1940年,又是美國總統選舉年。針對納粹希特勒的瘋狂進攻,羅斯福急流勇進,第三次連任總統。

1941年3月11日,羅斯福正式頒布《租借法》,它標誌著美國孤立主義傳統的結束,使美國由中立轉變為事實上的反法西斯國家。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準備不足,損失慘重。次日上午,羅斯福發表演講,正式對日宣戰。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戰的強盜慣伎,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德國的仆從國意大利、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一道參加了侵略蘇聯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具有決定性的大戰,在蘇聯國土上展開了。

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凶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153個德國師、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萬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裏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6個星期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誇大其辭地說:“我們隻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

希特勒背信棄義地向蘇聯發動進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一些短視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幸災樂禍,他們狂叫:“讓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廝殺吧!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但是,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卻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希特勒進攻蘇聯,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帶來了根本性的轉折,隻有緊密地和蘇聯聯合,才能取得這次戰爭的徹底勝利。丘吉爾和羅斯福就是這方麵的代表人物。

1941年6月24日,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準備在可能的範圍內,全力援助蘇聯。”然而蘇軍在戰爭初期連連失利,這在美國決策層中引起對援蘇是否明智的爭論。

軍事專家們普遍很悲觀,認為“俄國軍隊將土崩瓦解”,“希特勒將在6個星期之內拿下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共產黨政府將要垮台”。他們預言,如果把軍火運往俄國,隻能白白浪費掉。隻有前駐蘇大使喬·戴維斯是樂觀的,他告訴羅斯福:“俄國人手裏的貨色比任何人所知道的都要多,他們是了不起的戰士,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被戰勝的。”

戰爭前途未卜,羅斯福進退兩難。他決定派霍普金斯去蘇聯摸摸底。哈裏·霍普金斯身材修長而瘦削,一副不修邊幅的儀容,但舉止灑脫,思想敏銳,當時負責《租借法案》的實施,並無明確的官職。自1940年德國進攻西歐時住進白宮,和羅斯福親密無間,深受羅斯福的信任。

此時蘇聯正處在艱難時期,急切渴望得到外界援助,因此他們對這位總統特使的到來,自然格外重視。

7月27日,霍普金斯抵達莫斯科,當即受到蘇聯最高統帥的接見。斯大林坦率地向霍普金斯亮了家底,把蘇聯的兵員、坦克、槍炮和飛機的數字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這些數字遠遠超出了西方人士的估計。斯大林表示,蘇聯完全能夠守住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但蘇軍急需高射機槍、高射炮、重機槍、步槍以及鋁,尤其需要飛機、坦克和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