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戎著書
溫斯頓·丘吉爾降生於1874年11月30日。丘吉爾身材魁梧,但並不英俊,說話有點口吃且發音不清,非常自信和固持己見。丘吉爾上學伊始成績不好,調皮搗蛋是出了名的,其父母為此苦惱異常,費盡心血。終於他勉強考進了桑赫斯特軍事學校的騎兵學科。
丘吉爾來到桑赫斯特軍事學校之後,煩惱、苦悶之態為之一掃。因為這裏根本沒有像在哈羅那樣令人討厭的拉丁文、希臘文及其他課程。況且這裏不是參謀學院,而僅僅是一所學習時間僅為18個月的騎士學校。
跑馬場上的訓練給丘吉爾帶來很大的樂趣。他多年來一直喜歡騎射,渴望像他的祖先約翰·丘吉爾,即馬爾巴羅第一代公爵那樣,從事戎馬生涯。這位未來的騎兵軍官惟一感到不安的是,世界上尚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他無法大顯身手、出人頭地。
1895年1月24日,溫斯頓·丘吉爾在軍校學習期間,他父親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了,後因醫治無效,突然去世,終年46歲。父親的死,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同年7月,溫斯頓又遭到一個不幸,他依戀不舍的保姆埃弗雷斯特夫人也死去了。在這一年中溫斯頓變得懂事多了。他在桑赫斯特的最後一次考試成績是,在150名畢業生中名列第八名,這對丘吉爾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騎兵學科畢業後,溫斯頓認定他最理想的服務地點是第四驃騎兵團。他的母親經過周旋,使英國陸軍總司令坎布裏奇公爵和團長布拉巴宗上校同意她兒子在這個團任職。就這樣,這位年輕的中尉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1895年,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已經發展成為遊擊戰爭。溫斯頓正好有5個月的例行假期,他決定同他的夥伴巴恩斯中尉一起到古巴聞聞火藥味。最後,取得西班牙政府同意之後,英國最高統帥部讓他作為一家報紙的記者去了古巴,去報道該島正在進行的戰爭。
到達古巴後,丘吉爾受到了西班牙當局的歡迎。他和巴恩斯隨西班牙人的一個後備隊在叢林裏度過了3天。11月30日,丘吉爾21歲生日那天,他第一次經受了戰火洗禮。不久他們便乘船返回英國。丘吉爾和巴恩斯都被西班牙授予紅十字勳章。
回到英國後他準備接受第一個軍事任務:去印度服役八九年。
1896年秋,丘吉爾隨第四驃騎兵團到了印度,被編入班加羅爾駐防部隊。在班加羅爾的崗位上,丘吉爾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決定好好地利用。他往往連續打幾小時馬球,最後成了一名優秀的馬球手。他也開始給自己補上在學校中未能學到的那些知識。
丘吉爾刻苦努力,專心致誌,在短時間內閱讀了曆史、哲學宗教和經濟方麵的書,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加之他有出類拔萃的才幹,所以後來他不僅成為著名的國務活動家,而且成為舉世聞名的著作家。
丘吉爾急於成名,惟恐天下不亂。他認為時勢造英雄,因此渴求轟轟烈烈地大幹一番事業。他迫切希望在報紙上揚名,擴大自己的知名度。
不久,機會來了,印度東北邊境馬拉坎德山口的一個帕坦人部落起來造反了。布萊德將軍率領的3個旅組成遠征軍前往鎮壓起義,丘吉爾作為隨軍記者參加了這次遠征。起義者拚死作戰,使英國人遭受慘重損失。丘吉爾參加了真槍實彈的戰鬥,表現得非常勇敢,他向倫敦的兩家報紙發去了戰地報道,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後來他又把這次戰爭的經曆寫成了一本書,並把手稿寄給母親,母親為他找到了出版社。
這樣,丘吉爾的第一本著作《1897年馬拉坎德野戰軍的故事——邊境之戰插曲》於1898年3月問世了。全書約300頁。經過作者修訂後於1899年出了第二版。這對於一個學曆非常淺、年僅23歲的尉級軍官來說,自然是一大成就。這本書使丘吉爾得以躋身於新聞界並有了名氣。
1881年,蘇丹爆發了馬赫迪反英起義。英國駐蘇丹總督戈登將軍被擊斃。英國用了很長時間準備“為戈登複仇”,並於1896年發動了對蘇丹的戰爭。當這次戰爭的決定性戰役迫近的時期,丘吉爾打定主意要參加這次戰役。
丘吉爾參戰的請求雖然得到了陸軍部的同意,但卻遭到了在蘇丹指揮作戰的基欽納將軍的斷然拒絕。最後,溫斯頓能幹的母親通過一切關係為此事斡旋,終於使兒子加入了這位總司令麾下的一個團。
丘吉爾來到蘇丹照例不僅是為了打仗,也是為了報道戰爭情況,他及時趕到了作戰部隊,參加了1898年9月的決戰。這是英國軍事史上騎兵對步兵發動的一次令人震驚的、最殘忍的進攻。這也是丘吉爾從軍以來參加的規模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戰鬥。
戰爭結束後,丘吉爾乘輪船沿尼羅河下行來到開羅,著手考慮撰寫他的第三部著作——《尼羅河上的戰爭》。在寫書的同時,丘吉爾思忖著今後的軍事生涯。現在時代不同了,丘吉爾懂得,要升到能夠指揮一支像樣兵團的軍銜,必須經過多年循規蹈矩的軍人生活,也許還要到帝國最邊遠的駐軍服役。因此,他必須另找出人頭地的途徑。這也許是艱難的,但可能是更快達到目的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