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附一 林紹良先生大事年表(2 / 2)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力寶集團出手收購了香港華人銀行,力寶集團中,林紹良持有35%的股權。

1984年,林紹良以力寶集團的名義再次出手收購了美國華通銀行的控股權。

1985年,林紹良耗資860萬美元接手了國營馬都拉水泥廠。

1986年,林紹良投資完成了海底輸送管道,將馬都拉島嶼及爪哇島泗水連接起來,以滿足馬都拉水泥廠輸送產品的需要。

1987年初,第一太平集團收購了康年銀行。

1987年,芝勒貢冷軋鋼廠建成並投產,該廠龐大的資金中,有林紹良個人投資9600萬美元。

1988年10月,林紹良與李文正聯手,使中央亞細亞的分行、支行和辦事處遍布印尼各島。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林紹良與李文正合作創立了力寶集團公司,主要拓展海外業務。

1988年底至1989年初,第一太平集團全麵收購了國銀亞洲(集團)有限公司。

1989年底,第一太平銀行吞並遠東銀行。

1990年,林紹良在被人稱為獅城的美麗國度新加坡開始了他的一係列大動作——

4月,林氏轄下的KMP集團收購了利美包裝製造廠;

6月,取得了金錢飼料74%的股權,以經營飼料業務;

7月,與航運公司海山合等組成聯營公司,為新加坡與印尼的廖內群島提供陸路及海上運輸服務,其中,KMP占60%的股權;

9月,又與岸外服務公司組織聯營企業,在廖內群島及其他島嶼提供燃油服務。

12月,又斥資二千萬新加坡元收購了獅城英諾太平洋集團31.1%的股權。

1992年,林紹良和林文鏡二人在家鄉福清建造了元洪碼頭。

1993年6月,中亞銀行旗下的香港中亞財務有限公司與中國銀行旗下的福建信托谘詢公司合資成立的福建亞銀正式開業,雙方各出資1500萬美元(後總增至5000萬美元),總部設在福州市。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林紹良已經建造起一個令人咋舌的企業王國:由其三兄弟(另外兩人為林紹喜、林紹根)三林經濟開發公司擁有印度尼西亞中央亞細亞銀行和華仁誼集團。兩大集團下屬200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各個城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涉及到金融、地產、礦產、汽車製造、電於、交通、種植、木材、航運、建築、旅遊、保險等70多種行業。

1996年3月,林紹良與鄭年錦等人發起成立了印度尼西亞石竹山基金會籌委會。旨在聯絡同鄉感情,團結鄉親,為印尼的國家建設和社會福利事業做貢獻。

1998年,為了清償政府9億美元的債務,林紹良將集團名下的三個企業——汽車工業“印多汽車”、亞洲最大的水泥廠“印多水泥”、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麵食品企業“印多福”相繼轉讓。

2001年之後,林紹良的目光更是盯準了中國內地市場,把的精力與財力投向日益崛起日益繁榮的中國。

2002年5月,林紹良和林文鏡共同出資在家鄉福清建造了元洪工業園。

2002年9月,林紹良使出大手筆:斥資5億美元,購買了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經營的地產旗艦企業——中遠置業集團有限公司45%的股權,從而與中遠集團這個中國特大型企業共同成為中遠置業的並列第一大股東。

2003年7月,林紹良之子林聖宗以每股0.50元的價格,買下新加坡佳福(QAF)55.38%股權的選擇權協議。

2005年10月,三林集團收購中遠發展。

2006年8月,林紹良的三林集團入主上海萬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G萬業,600641.SH)。

2006年林紹良的三林集團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有了合作意向,這是林紹良有中國內地投資的又一重大項目。9月5日,雙方在北京舉行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的簽字儀式。三林集團總裁林逢生和國機集團總裁任洪斌代表雙方在備忘錄上簽字。

2007年8月,林紹良的三林集團已宣布與光明集團簽署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食糖生產基地、奶牛場與乳業、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和品牌食品雙向采購銷售等領域合作。

2007年底,三林集團下屬企業Indofood Sukses Makmur公司收購印尼London Sumatra公司64.4%的股權。

2010年9月,林紹良先生的三林集團和福州市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就將在福州市建設以煤炭為主要原料的一體化綜合化工園區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