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附一 林紹良先生大事年表(1 / 2)

1916年7月16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

1923年,入私塾求學。

1931年,結束私塾讀書的日子,回到家裏。不久,在村裏開了一個麵店。

1938年,離開家鄉,遠赴印尼,投靠叔父。

1942年,在叔父的店裏當了四年學徒之後,林紹良另立門戶,賣自磨的咖啡粉。

1945年,林紹良冒著生命危險為印尼軍隊運送軍火、醫藥和其他軍需物資。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林紹良開始涉足丁香生意。

1952年,林紹良決定由古突士鎮搬到雅加達,並將經商的眼光拓寬到經濟領域。

1954年起,在雅加達,林紹良先後辦起了紡織廠、肥皂廠、鐵釘廠、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製造廠。

1957年,林紹良在泰國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並任董事長。不久,即在泗水、三寶壟、棉蘭等地開設了十四家分行。

1957年,美加貿易公司正式成立,經營島際土產及國際貿易,並逐漸推及於金融、紡織、建築、交通、糧食等業。

1965年,林紹良與他的好友林文鏡等人聯合創辦了華仁誼集團,華仁誼集團屬下的企業達30多家,包括銀行、地產、麵粉、紡織、鋼鐵、水泥、貿易服務、航空運輸等行業。

1968年,林紹良經營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獲得了政府給的丁香進口專利權。

同年,印尼政府又作出決定,將全國生產麵粉的三分之二專利權交給林紹良。林紹良為此成立了波戈沙裏公司。

1969年,林紹良與林文鏡及印尼人蘇維加莫諾、依布拉欣等四人合股,在雅加達創辦了波戈沙裏麵粉廠。

1972年,林紹良高薪聘請金融奇才李文正出任中央亞細亞銀行執行總裁。

1973年,林紹良創辦了狄斯丁水泥廠。

1974年,中央亞細亞銀行與多家海外銀行或金融集團共同投資組成了多國金融公司,此舉使“中亞銀行”成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私營銀行。

1977年3月,經過嚴格考核和實地考察,經過反複論證,印尼財政部批準,將中央亞細亞銀行升格為外彙銀行。

1978年,中央亞細亞銀行收購了印尼商業銀行,經過8年努力,其總資產增加了332倍,不僅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也被公認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

1980年以來,華仁誼集團向香港、東南亞及美國投資,在香港設立了中亞財務公司、第一太平財務公司、第一太平地產有限公司、永加公司等。

1982年又買下了美國舊金山愛爾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權。

1982年,林紹良在雅加達建造了新式辦公大樓,該工程耗資1.2億美元。他在雅加達等地購得2100公頃土地,開始了他的房地產業之旅。很長一段時間裏,林氏集團每年在房產方麵的投資幾乎占印尼私營建築業的20%。

1981年,林紹良名下的中國太平洋集團就在中國內地創辦了鞋廠。

1981年,林紹良名下的租賃公司——Central Sari Metropolitan Leasing成立。

1981年,林紹良以林氏集團名義,收購得法僑聯金融公司,並將它改名為第一太平財務公司,專門經營合並及購買其他公司的業務。

1982年,以林氏集團名義,在成功運作第一太平財務公司之後,再收購上海業廣公司,並將它改名為第一太平實業公司,緊接著,林紹良又通過收購怡富的部分資產上市,定名為第一太平國際公司。

1982年,第一太平集團又收購了美國加州恒亞銀行80%的股權。

1983年3月18日,林紹良先由第一太平財務公司和第一太平實業公司宣布新股發行上市,集資了五億港元,成功收購了紐約hage-meyer公司51%的股權。

1983年,林紹良在美國權威商業雜誌《公共機構投資者》公布的世界最富有的12位銀行家名單中名列第六,除銀行資產超過40億美元外,據估計,林紹良集團非金融業的資產也已超過30億美元之巨,財團總計資產約達80億美元。

1983年3月,林紹良斥資二千萬美元收購了荷蘭克馬洋行的51%的股權,隨後在荷蘭創立了荷蘭太平洋有限公司。

1983年8月20日,第一太平集團在澳洲開辦了自己的分公司,分公司定名為First Pacific Securies,專門從事研究美國證券、投資管理與經紀服務,為澳洲第二家以買賣美國證券為業務對象的公司。

1983年9月,林氏集團收購鈴木汽車的機車裝配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權,而納為其旗下的關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