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阿史那社爾(1 / 1)

阿史那社爾(?~655),唐初大將。突厥族,是東突厥處羅可汗次子。這個部落原先遊牧於騰格裏沙漠到靈州西北(今寧夏中衛、中寧境內)一帶。

阿史那社爾智勇雙全,11 歲就在本部落非常有名,擔任拓設,在部落內獨立建牙帳,管理一方。他與頡利可汗的兒子欲穀設分別統領鐵勒、回紇、仆骨、同羅多部人馬。父親死後,由他繼承汗位,深受部族愛戴。貞觀元年(627年),鐵勒、薛延陀等部紛紛背叛突厥,就在突厥內亂危亡之際,阿史那社爾統一東西突厥大部,擁眾10餘萬,自號“都布可汗”。

貞觀十年(636 年),阿史那社爾率領部族歸附唐朝,被授為左驍衛大將軍,並把高祖李淵的大女兒、衡陽公主下嫁給他為妻子,封為附馬都尉。他的部落被安置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地區)境內。十四年(640年),授交河道(今新疆吐魯番西北境內)行軍總管,參加唐軍征討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境內)的軍事行動,因為有戰功,升任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十九年(645年),護駕從征遼東,再次升兼鴻臚卿。二十一年(647年),授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芯何力、郭孝恪、楊弘禮、李海岸等五虎將西征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境內),直搗王城,又窮追 600 裏至大撥換城,大戰40日,終於擒獲其國王白訶黎布失畢,迫使西域70餘城統統歸順於唐。期間還勸說於闐國(今新疆和田縣境)、安國(今布哈拉境)等國與唐朝友好。在這一戰役中,“五虎平西”威名遠揚,功勞最大,被改封為右衛大將軍。後來又升任鎮軍大將軍、輔國大將軍,擔任並州都督。唐高宗永徽六年(655 年)病故。阿史那社爾對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敬重,在太宗病故時,他曾要請“身殉”,以表忠心,未被批準。他死後,朝廷讓他享受陪葬於太宗昭陵的特殊榮譽。他的墳墓被修築成蔥山(古山脈蔥嶺,在西域)的形狀,用以紀念他在征西中所建立的豐功偉業,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