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史憲誠(1 / 1)

史憲誠(?~829),唐朝少數民族將領、藩鎮。奚族(中國古民族,唐朝以後漸漸融合於契丹;另一種說法,認為奚族是中亞昭武九姓中史姓的後裔)。這支部族原來居牧在建康(今甘肅高台)一帶,後來被安置在靈州境內。他們定居下來以後,就以靈州為自己的家鄉。

史憲誠的祖父史道德,官至懷澤郡王,父親史周洛,起初在地方割據勢力魏博鎮節度使田季安屬下任軍校,也官至北海郡王。元和七年(812年),田季安死,兒子年幼,部下廣大官兵們推舉田弘正繼任節度使,田上任後,馬上取消潘鎮割據,率部歸順朝廷,還奉命討伐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叛亂。在這次平叛戰鬥中,史憲誠帶領4000精兵,充當田軍先鋒,立戰功最多,被破格提升為禦史中丞。長慶元年(821年),北方幽州(今北京地區)、魏博、成德(今河北正定地區)諸鎮軍閥再叛朝廷,田弘正被殺,兒子田布雖然繼任節度使,但無力控製局麵。史憲誠便乘機策動嘩變,脅迫田布重新脫離朝廷,恢複割據,田布不同意而被迫自殺,河北地區重陷割據狀態。史憲誠乘機以中軍兵馬使的要職,竊得節度使大權。他“外詫王命,而陰結幽鎮,依以自固”,與叛將朱克融、王廷湊、李 等相互勾結,對抗朝廷。後來李 被殺,朝廷派大員進行宣慰。史憲誠又立刻表示改過歸順,並自責道:“憲誠蕃人,猶狗也。唯能識主,雖被棒打,終不忍離。”其狡譎和人品可見一般。朝廷對他非但不加治罪,反而加升左仆射職,進檢校司空,以示羈縻。大和三年(828年),滄景(河北滄州地區)節度使李全略死,兒子李同捷據鎮叛唐。史與李是姻親關係,所以他先是暗中資助李軍軍餉,後見大勢所趨,又出兵討伐李軍。事平,加升檢校司徒兼侍中,改任河中(今山西永濟地區)節度使,加封千乘郡公。史憲誠一生反複無常,對部屬少情寡意,終於觸犯了眾怒,激起兵變,於大和三年(829 年)元月二十六日夜,被部下的嘩變官兵殺死。朝廷追贈太尉。兒子史孝章和胞弟史憲忠都官至節度使。

1982年,固原地區文物考古部門在固原縣南郊鄉發掘唐墓1座,清理出土墓誌1 合,據墓誌銘載,墓主人就是史憲誠的祖父史道德。為奚族史姓家族世居寧夏提供了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