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皇甫枚(1 / 1)

皇甫枚(生卒年月不詳),唐末文學家。字尊美。漢魏時期皇甫家族後裔。祖籍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唐代三水縣(今寧夏同心境內)人。活動於唐武宗至五代初(841~911年),70歲左右去世。鹹通間(860~871年),任汝州魯山縣(今河南魯山)令。鹹通十三年(872年),曾居住在洛陽敦化裏。次年,由汝州(今河南臨汝)到陝西鄭縣(今陝西華縣)暫住,後曾返回故鄉三水縣生活一段時間。唐僖宗李儇南逃梁州(今陝西南鄭)時,慕名召見過他。唐末天祐間(904~905 年),又流落到山西。

李唐王朝滅亡,五代朱梁政權建立以後,皇甫枚仍然“心係本朝,寧投草莽而不忍為梁之臣仆”,因此,他繼續堅持使用唐朝年號、紀年,以表“不妄故主”的心跡。這一時期,他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專心寫作,“追記鹹通時事”,精心創作出一部傳奇小說集《三水小牘》(上下卷),以寄托一個亡國老臣的思想感情。由於他效發古人,不食“梁粟”,最後因貧病交加而“終老汾晉”。

《三水小牘》一書,在我國曆代目錄學著作中基本上多有著錄,如《新舊唐書·藝文誌》、《宋史·藝文誌》、《太平廣記》、《藝獻通考·經籍考》、明《古今說海》、清《抱經堂叢書》、《天一閣書目》和魯迅選輯的《唐宋傳奇集》、汪辟疆校錄的《唐人小說》等,都加以收錄和介紹。《三水小牘》中的代表作,公認為是:《王玄中》、《王知古》、《步飛煙》、《緣翹》、《卻要》、《王公直》和《溫京兆》等7篇。皇甫枚的《三水小牘》在唐代傳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觸及到唐末存在的一些重要社會問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也反映出作者具有進步思想的傾向。《三水小牘》的內容“多紀仙靈怪異,而每及義烈,亦複凜凜有生氣。是於侈陳靈異之餘,隱寓垂誡之旨。至文辭雅飾,不失唐人規範,又未可以以猥瑣誕妄視之也。”其寫作技巧亦有自己的特色,長篇文辭浮豔,駢散相間,往往插入律絕,以詩代簡,巧妙地起到傳情作用,給讀者一種美的享受;有的短篇寥寥數行,粗陳梗概,卻具簡明情節和完整結構,同樣引人入勝。它比六朝誌怪小說前進了一大步,對宋以後的話本小說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因此,皇甫枚其人其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