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沒藏氏 沒藏訛龐(1 / 2)

沒藏氏(?~1056),西夏皇太後。黨項族。夏景宗元昊的妃子、夏毅宗諒祚的母親。沒藏訛龐(?~1061),西夏大臣。黨項族。沒藏氏的兄長。元昊、諒祚兩朝國相。沒藏氏兄妹操縱朝政,是西夏王朝第一次後族專權。

沒藏氏原先是元昊朝大將野利遇乞的老婆。元昊誅殺遇乞之後,又有些後悔,便尋訪到遇乞的遺孀沒藏氏,見她美貌,就把她迎養在宮中,與她私通。後被皇後野利氏所逼,元昊不得已而把她安排在興慶府城內戒壇寺居住,名義上是出家當了尼姑,法號叫“沒藏大師”,實際上該寺院成了元昊與沒藏氏幽會、幹齷齪勾當的場所。元昊漸漸不顧影響和大臣們的反對,經常公開帶上沒藏氏去打獵、野營。元昊和沒藏氏的私生子,就是出生在打獵野營的一個名叫兩岔河的地方。這個孩子名叫諒祚,開始時被寄養於沒藏氏哥哥訛龐的家中。沒藏部落是黨項大族,訛龐是首領。同年,元昊任命沒藏訛龐為國相,授予重權,倚為心腹,於是沒藏氏部族在朝中勢力大增。這時,後宮矛盾日益尖銳。元昊在奪取太子寧令哥之妻沒口移氏以後,又廢了皇後野利氏。寧令哥失妻,母親皇後被廢,母子2人對元昊怨恨、害怕,惶惶不安。訛寵當然知道寧令哥母子的心事,便設下圈套,表示願意幫助寧令哥從父親手中奪取王位。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正月,寧令哥與野利族人浪烈等,乘元昊酒醉,入宮刺死元昊。早有準備的訛龐又把寧令哥抓住,立即當朝宣布太子殺父、弑君的大罪,名正言順的處死野利氏母子。元昊在臨咽氣之前留下遺詔,讓把皇位傳給他的堂弟委哥寧令。大權在握的訛龐則完全不把遣詔放在眼裏,他公開抗旨說:“夏自祖考以來,父死子繼,國人乃服”,況且委哥寧令又沒有建立過什麼戰功,所以他決定讓元昊與沒藏氏的私生子諒祚繼承帝位,眾人不敢反對。於是1歲的諒祚當了小皇帝,母以子貴,沒藏氏自然而然成為皇太後,訛龐則成為國舅加國相,總攬軍政大權,“至是權益重,出入儀衛擬於王者”,沒藏氏兄妹完全把持了朝政。

沒藏兄妹執政後,立即分別派使臣到宋朝、契丹通報情況。宋廷無意幹涉夏國內政,便冊封諒祚為夏國主。契丹則因為在元昊朝時有得勝寺南壁之敗,想乘元昊新喪,母後臨朝,政局不穩的困難之中,乘機伐夏,以雪當年戰敗之恥,所以就扣留了夏使,也不給諒祚冊封。沒藏氏兄妹執掌朝政期間,與契丹的關係比較緊張,與宋廷也是麵和心不和。契丹曾在夏延嗣寧國元年、契丹重熙十八年(1049 年),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夏國,雙方各有勝負。戰後,雙方都感到敵對和開戰對國力有損,恐為宋朝所乘,於是在不損害本國疆土、人戶與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隻能重新選擇和好為上冊,首先由夏國向契丹作退讓姿態。後來夏國不斷遣使去契丹求和,表示願意稱臣。經過幾年的努力,契丹主終於在夏福聖承道元年、契丹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才賜詔夏國,接受其求和的請求。這以後,雙方再沒有大的衝突。次年,沒藏氏又遣使到契丹,為諒祚請婚,契丹不答應,並始終沒有冊封諒祚,說明契丹對夏還存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