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乾順 梁氏(1 / 2)

乾 順(1083~1139),西夏皇帝。夏惠宗秉常與皇後梁氏的兒子。公元 1086年~1139年在位。梁氏(?~1099),秉常朝皇後,國相梁乙埋女兒,乾順朝皇太後。乾順在位 53 年,是西夏王朝曆代皇帝在位時間僅次於他兒子的一位。但是,在他執政期間,梁氏專權就占去長達14年時間。

乾順繼位時,年僅 3 歲,由他的生母梁太後及其兄梁乞逋攝政,這就是西夏曆史上第二代梁氏專政的黑暗時代。梁氏掌權之初,由於羽毛尚未豐滿,采取對外稱臣的韜晦策略,不斷向宋朝進馬、駝,要求歸還失地。與此同時,宋朝正值哲宗趙煦繼位,也因年幼,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後高氏臨朝聽政。高後守舊軟弱,反對王安石變法和積極的開邊政策,對內搞“元祐更化”,對外執行退讓求安的消極外交與防務政策。宋元祐二年(1087 年)、夏天儀治平元年(1087 年),冊封乾順為夏國主,仍兼任節度、西嚴王。又割讓葭、蘆、米脂、浮圖和安疆(今寧夏東部和陝西北部)大片土地給西夏。但梁氏仍然不斷發動戰爭,還要奪回西部蘭州等重要堡寨的土地,並對宋朝的邊境進行大肆虜掠,給宋朝邊地人民帶來巨大傷害,也引起宋廷群臣對高後消極退位政策的不滿,變法派勢力也在朝中漸漸抬頭。元祐八年(1093 年),高後病故,哲宗親政,開始扭轉朝政,重新啟用變法派,對外執行強硬政策,並立即停止給夏國的歲賜。同樣,在西夏國內對梁氏專權和不斷發動戰爭,給夏國經濟帶來嚴重困難,各部族們也早已不滿。加之,梁乞逋的政治野心越來越膨脹,甚至要把他妹妹梁太後的權力也給架空。梁太後對他弟弟的野心也早有覺察,便采取措施先奪去他的兵權,並於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又依靠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撒辰等部族的力量,誅殺梁乞逋,清除了他的黨羽勢力,自己掌握了朝政。夏國內部的爭權鬥爭,使國力受到嚴重影響,宋朝反而乘機向夏境內步步進逼,先後在宋夏邊界修築了石門寨(賜名平夏城,在今寧夏固原北黃鐸堡)等 50 多所新城堡,還占領了西夏天都山(今寧夏海原南華山、西華山)、南牟會(今寧夏海原西安鄉)、洪州、宥州以及不少沿邊城寨。夏國再也無力反攻。這是西夏建國以來,與宋戰爭處於最為被動的時期。夏永安二年(1099 年),梁太後去世,乾順親政。對此,另有史書記載認為,西夏的宗主國遼國,對梁太後曆來反感,當乾順已經長大成人,梁太後仍然把持朝政不鬆手,還不準皇帝自己主持國事,遼帝非常氣憤,便派人把她毒死。也有研究者認為,實際上是乾順自己把母親毒殺了。

乾順親政以後,勤奮理事,在內政與外交方麵都有所建樹,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第一,推行和平睦鄰的外交政策。乾順一上台就主動與宋、遼兩個大國謀求和解。遼國開始並不相信反複無常的夏國,對夏國的請和置之不理。後經乾順一再派使臣請求,遼主動搖了,便向夏國使臣了解乾順的情況,夏使回答說:“秉常英明,處事謹慎,守成令主也。”遼國經過反複考慮之後,才同意與夏國友好,還於遼乾統五年、夏貞觀五年(1105 年),將宗室女南仙封為成安公主,下嫁給乾順。遼夏和解之後,夏又在外交上主攻宋朝,而宋朝同樣對西夏缺乏信任,雙方根本談不進去。夏國又請求遼國出麵疏通,經過遼使反複做工作以後,宋朝才勉強同意與夏和解,接受了西夏的“輸誠請罪”,但不同意歸還夏國的失地。畢竟夏國與周邊鄰國的和平友好關係都建立起來了,給夏國經濟的恢複創造了機遇,也給人民帶來了休養生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