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楊朵兒隻(1 / 2)

楊雜兒隻(1279~1320),元朝大臣。河西寧夏(今寧夏銀川)人,黨項族。他於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期間,曆任禮部尚書、宣徽副使和禦史中丞等要職,以敢於直諫和彈劾權貴重臣而聞名,被譽為“魏征式”(唐朝著名宰相)的人物。

朵兒隻很早就失去父母,與幼年的哥哥相依為命,但他年幼而“知自立,語言儀表如成人”,處處顯示是一個早熟的好少年。當愛育黎拔力八達還在親王位上時,他就在藩邸做事,很受王爺的器重。

大德九年(1305年),元成宗多病,不能親理政務,皇後卜魯罕便操縱了朝政,愛育黎拔力達與母親答已都被皇後排擠出京城,遷往懷州(今河南沁陽)居住。朵兒隻與親王一家患難與共,一直追隨在身邊。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成宗病故,因為皇太子也已早亡,一時帝位虛懸。安西王阿難答、左丞相阿忽台等,策劃了一個曲線奪取帝位的計劃,即第一步先以成宗晚年“居中用事”的卜魯罕皇後“垂簾聽政”,先穩住政局;第二步再擁立阿難答登帝位,並定於本年三月二日發難。愛育黎拔力八達得到情報之後,也積極準備北上搶奪帝位。他命令朵兒隻先期返回京都,與右丞相哈刺哈孫等商討製定出一個武裝奪權的計劃:即先把手握兵權的哥哥懷寧王海山從大漠北迎接回京。在海山未趕回之前,由愛育黎拔力八達先到大都,秘密進行準備工作。朵兒隻負責“譏察禁衛,密致警備”。海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議定,由哥哥繼承皇位,哥哥去世後,再由弟弟繼位。結果奪權成功,海山先當上皇帝,即元武宗,封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海山死後,他也順利的當上皇帝。朵兒隻被視為功臣,授予太中大夫、家令丞。

朵兒隻的哥哥死得早,他敬重寡嫂,把侄兒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武宗認為楊朵兒隻善良,並親自接見他,誇講他。愛育黎拔力八達也經常在武宗那裏稱讚他說:“此人誠可任大事,然剛直寡合。”

武宗在位時,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又經常大量賞賜諸王、宗親、勳臣,弄得國家財政拮據,廩藏空虛;同時他還三次設立尚書省,重用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人,肆意變更鈔法,搞得全國經濟困難,政治非常黑暗。至大四年(1311 年),武宗病逝,愛育黎拔力八達以太子身份合法繼承帝位,史稱元仁宗。仁宗一登位就宣布罷尚書省,並“以脫虎脫等變亂舊章,流毒百姓,凡誤國者,欲悉按誅之。”朵兒隻進諫說:“為政而尚殺,非帝王治也。”仁宗接受了他的意見,隻殺了首惡,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誅殺。有一次,仁宗與中書平章李孟討論朝中的人才問題,李孟認為朵兒隻為第一,仁宗讚同李孟的看法,任命朵兒隻當禮部尚書。

罷尚書省之後,仁宗又下令要作廢武宗朝尚書省發行的“至大銀鈔”和銅錢。朵兒隻再勸諫說:“法有便否,不當視立法人為廢置。”他認為錢鈔的弊端很多,可以廢止,而銅錢若不繼續使用,會對民間流通造成很多不便,影響到城鄉正常的經濟生活,與國與民都不利。眾人雖然認為他的建議在理,但沒有被仁宗采用。

楊朵兒隻在任宣徽副使時期,有大臣上告仁宗說,朝廷中有一位大臣貪汙受賄。仁宗發怒,認為不該告,要殺這個上告人。禦史中丞張珪叩首勸諫,仁宗不聽。朵兒隻對仁宗說:“誅告者,失刑;違諫者,失誼。世無諍臣久矣,張珪,真中丞也。”仁宗聽後轉怒為喜,竟聽取了張珪的意見。朵兒隻也因此被改任為侍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