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袁氏(1867~1946),女。寧夏金積堡(今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人。她的丈夫張青林是湖南湘鄉人,清朝末年被征招為湘軍士兵,跟隨左宗棠大軍來到寧夏。退伍後娶當地 16 歲的袁氏為妻,在金積堡定居下來,並以賣醪酒為生。幾年後,張春林病故,張袁氏與兒子張永吉苦心經營酒鋪,麵對激烈的酒鋪競爭,她放棄醪酒,改作黃酒。經過3年反複試驗,終於釀出一種配方別致、工藝獨特的上乘黃酒,當時人們都稱此酒為“張寡婦黃酒”。這種酒具有滋補、舒筋、活血等健身功能。她自己每天早晨飲酒一杯,一直到 60 多歲仍然步履穩健、精神矍鑠、麵色紅潤白細。此酒一麵市就受到歡迎,被人們當作最佳禮品,蜚聲寧夏,名揚西北。在甘肅,至今還流傳著“蘭州的二益丹藥,離不開張寡婦的黃酒”的說法。當時,寧夏省政府的高官們紛紛將“張寡婦黃酒”作為寧夏特產,帶到南京和全國各地,敬獻上峰或贈送同僚,甚至還傳入沿海並輸出到國外。張寡婦黃酒和她的“德生和”商號文明遐邇,她也成為富甲金積堡的名人。張袁氏於1946年去世,享年78歲。兒子張永吉繼續經營酒坊,“張寡婦黃酒”至今仍是寧夏的地方名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