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額圖加重了語氣。“不用這種手段,皇上就會廢了你這個太子,你太子被廢,你還怎麼做大清皇上?”
胤礽無言。他以為,索額圖說的應該不無道理。“可是,”胤礽吞吞吐吐地道,“萬一事情不成,你我豈不是會有滅頂之災?”
索額圖重重地道:“萬一事情不成,由我索某一人承擔罪責,與你太子毫無任何關聯!”
索額圖這麼一說,胤礽倒安心不少。是呀,如果事情不成,與他胤礽沒有關係,可如果事情成功了的話,他胤礽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清皇帝了。這樣的好事,就是傻子也會去幹的。
接著,索額圖異常深情地對胤礽言道:“孩子,你是我侄女孝誠仁皇後的兒子,為了你的前程,我是什麼事都可以做的啊,你明白了嗎?”
索額圖如此一抒情,胤礽便大受感動,感動得差點落下淚來。“我……待大功告成之後,大清江山,必分與你一半!”
索額圖緩緩地搖了搖頭。“孩子,我哪裏圖的什麼江山社稷啊,我圖的隻是你能夠當上大清的皇帝!不管事情成功與否,隻要你能明白我的這番心意,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索額圖說的真真切切的,著實感人。你道索額圖和胤扔在密謀一件什麼重大之事而如此情真意切、甚至有一些生離死別之意?這裏暫按下不表。
且說日月如梭、光陰荏苒,轉眼便到了公元一七○三年的春天。胤禛等五位皇子被康熙皇上打入囚牢已整整兩個年頭了,可康熙依然沒有釋放他們的意思。就在這年的春暮,康熙皇上決定南巡。
康熙皇上南巡,和後來他的孫子乾隆皇帝下江南光景大不相同。乾隆自命風流倜儻,又極愛奢侈豪華,所以,乾隆數次下江南,每次都竭盡鋪張、渲染之能事,雖場麵搞得宏大、壯觀,卻也使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大清一朝,由乾隆時期達到極盛,又從乾隆時期轉為衰敗,恐與乾隆數次下江南這種追求豪奢侈迷的生活風氣不無關係。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乾降可以如此耽於享受,其他的大小官吏自有充分理由效仿。
而康熙則不然。康熙自幼便崇尚節儉,加之連年戰亂,他對民生疾苦也是比較了解的。他一生雖也幾次南巡,但與乾隆相比,他南巡時給百姓帶來的負擔和造成的痛苦,恐怕就微不足道了。盡管康熙晚年性格似乎大異,但他崇尚節儉之風,卻也沒丟。
比如這次南巡,康熙的隨行人員就十分地簡單。有十多個太監和女侍,包括趙昌和阿雨,有十多個朝中大臣——索額圖托病留在京城,還有幾個後妃,包括生下十阿哥胤的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生下十三阿哥胤祥的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等。護衛禁軍,隻有數百人。諸皇子中,康熙隻將十五歲的十四阿哥胤禵(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所生、胤礽的同父同母兄弟)帶在了身邊。康熙隻將胤禵一人帶去南巡,莫非別有一番意思?
康熙此次南巡的目的主要有三:一,到江南去散散心,因為康熙總是覺得皇宮裏太鬧;二,巡視一下漕運問題,漕運是康熙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三,順便整頓一卞沿途的吏治,讓十四阿哥胤禵開開眼界。可以說,康熙南巡的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尤其是第一個目的,康熙達到得最完美。待康熙南巡歸來,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他都覺得煥然一新。隻不過,在歸京的途中,確切說,是在康熙南巡歸來,就要走進北京城之前的時候,康熙的身體和精神,卻受到了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
康熙在江南逗留了數月,於這一年(一七○三年)的秋天開始往北京城返。一路上,康熙的興致很高,同十四阿哥胤繈、同趙昌和阿雨、同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和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同各位朝中大臣等,說說笑笑,好不開心。康熙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朕此次歸來,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殊不知,他在京城南郊,真的差點“換”了一個人。
康熙順運河北上,到達北京城南郊時,已是秋暮。京城雖繁華,但郊外卻是別一樣光景。尤其是康熙等人當時正在行進中的京城南郊,似乎就更加荒蕪,除了溝溝坎坎,便是衰草枯樹,乍看上去,很有些冬天模樣。
按理,康熙一行人都要接近北京城了,城內的大小官吏及百姓人等應該出城來迎駕。但康熙不想過於張揚。他禁止隨從入城內通知。他對胤禵和隨行的大臣們言道:“朕悄悄地入城,再悄悄地回宮,豈不是很好?”然而,就這“悄悄”二字,卻差點丟了康熙的性命。
當時正是夕陽下山時候。夕陽,衰草,枯樹,便構成了一幅十分荒涼卻又頗能勾引人無限遐想的景象。當然,有大清皇帝融入這景象,即便真的是冬天,恐也會春意盎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