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胤禛那道眼色,隆科多確實鎮靜了不少。他作出一副很委屈又很迷惑的神態言道:“皇上所言,微臣實不明白……微臣出城二十餘天,著實用心良苦,但微臣為的是偵探太子殿下的陰謀以保大清江山社稷永固啊……”
“隆科多,”康熙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你說的倒也中聽啊!朕問你,太子自複立之後,三年多時間了,一直勤勉有加,何時有過不軌之心或不軌之舉?還有,自太子複立以來,朕對他一直信任有加,他為何還要發動兵變逼朕退位?”
隆科多還未及回答,康熙又跟著補充道:“隆科多,你若回答不出朕的這兩個問題,朕就治你個妖言惑聖、圖謀不軌之罪!”
隆科多多少有些心慌。康熙所說的那兩個問題,他一時確實很難回答清楚。隆科多正自猶豫和為難呢,那胤禛“咚”地跪地道:“父皇,兒臣可以證明隆大人適才所言句句屬實……”
康熙瞥了瞥胤禛。“隆科多適才所言,都是你暗中指使的,是不是?”
胤禛回道:“兒臣豈敢暗中指使隆大人?隻是兒臣與隆大人都發現了太子要發動兵變的陰謀,所以才走到一起來的……”
康熙不明意味地笑了笑。“四阿哥,你對父皇倒是忠心耿耿啊!”
胤禛言道:“兒臣對父皇,自然是忠心耿耿!如果不然,兒臣就不會同隆大人一道來揭發太子殿下的大陰謀了!”
康熙淡淡地問道:“胤禛,你如何敢肯定太子會發動兵變?朕聽說,自太子複立以來,與太子關係最密切、往太子府走動最頻繁的阿哥,就是你了,是也不是啊?”
胤禛心中不禁一“格登”。看來,康熙對諸皇子——當然包括他胤禛——一直是十分留意的。但胤禛的臉上,卻依然一副的誠摯和從容。“父皇聖明!自太子複立之後,兒臣確實經常往太子府走動。隻不過,兒臣去往太子府,並非是要與太子密切什麼關係,因為兒臣早就看出,太子表麵上的勤勉有加,隻是在用假像蒙騙父皇,太子在暗地裏,一直進行著一個大陰謀,所以兒臣去太子府走動的目的,隻是要盡快地掌握太子進行陰謀的罪證。但由於太子行事太過隱秘,兒臣很長時間一無所獲……”
康熙不覺對著胤禛多看了幾眼。這個四阿哥,長得清清瘦瘦的,像個文弱書生。但康熙知道,就是這個文弱書生,卻非比尋常,若以計謀論,別的皇子,恐都要對他甘拜下風。換句話說,在康熙的心目中,這個胤禛是不能夠太過相信的。
於是,康熙就輕輕地問胤禛道:“莫非,你現在已經掌握了太子要發動兵變的所謂罪證?”
“所謂”一詞,不難看出康熙對胤禛的態度。隻是胤禛根本就不會去考慮什麼“態度”的問題。胤禛十分認真地回答道:“兒臣就是因為掌握了太子的罪證,才請隆大人向父皇請求出城巡視的……”
康熙緩緩地點了點頭。“胤禛,如此看來,隆科多的所作所為,還是由你在暗中指使啊!”
胤禛言道:“不管父皇如何看待兒臣,兒臣也要把太子的陰謀向父皇稟報!”
胤禛說的鏗鏘有力的,康熙也就不禁問道:“胤禛,你究竟掌握了太子的什麼罪證?”
胤禛回道:“父皇,二十天前,兒臣在太子府內,親耳聽到太子與托合齊、耿額和齊世武等人秘密商談……他們要在父皇萬壽節那天發動兵變,由托合齊領兵控製北京城、耿額領兵占領皇宮,齊世武帶人包圍太和殿,然後當著文武大臣百官的麵,逼迫父皇退位……”
胤禛說的如此有名有姓,那康熙就不由得動容問道:“胤禛,你適才所言,真的是你親耳所聞?”
胤禛加重了語氣言道:“兒臣願當著父皇的麵,與太子等人當麵對質!”
康熙緊緊地盯著胤禛。“你可否知道,如果你是一派胡言,會有什麼後果?”
胤禛幾乎是虔誠地衝著康熙叩了一個頭。“兒臣情願父皇現在就把兒臣打入死牢!待太子一事調查個水落石出之後。父皇再對兒臣仔細判處……”
胤禛的話,聽起來是那麼地可信,毫無虛假和造作的成份。康熙默然了。似乎康熙也隻能默然。是啊,康熙除了默然,還能做什麼呢?
默然了片刻之後,康熙對胤禛和隆科多道:“你們起來吧……太子一事,朕自會認真查處!”
“認真查處”一句,康熙說得有氣無力。隆科多似乎還想對康熙說什麼,見胤禛甩過來一個眼色,於是就把想說的話咽了回去,然後同著胤禛一道,不聲不響地退出了乾清宮。退出乾清宮後多遠,隆科多才低低地問道:“四阿哥,你說皇上會去認真查處胤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