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印象許家印(1 / 1)

中國人為什麼富?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取得越來越多財富的背後,除了機遇、智慧、技術、創業板、商業模式等因素之外,更因為勤奮:正是因為勤奮,在迪拜,在逾50攝氏度的恐怖高溫下仍然堅持在工地上辛苦工作的,肯定是來自中國的工人;正是因為勤奮,在羅馬,晚上8點以後依然開門迎接顧客光臨的,它的老板必然是中國浙江溫州籍;正是因為勤奮,在獅城新加坡,不論何時何地,中國之間最家常的話題是教育,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甘願付出一生的心血,而一旦子女真的成為龍鳳,他們即便是累死也心甘情願。

勤奮,是支撐中國人取得財富的支柱。

2009年11月5日,總部位於廣州的恒大地產在香港上市,當天收盤市值705億港元,使其成為在港上市的最大內地非國有企業,而擁有恒大地產近七成股份的許家印,身家瞬間升至480億港元(約合422億元人民幣),超過同一天公布的2009年福布斯中國內地首富王傳福的身家(396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新的首富。

許家印生於河南周口太康縣的農村,從小以貧困為伍,曾在饑餓線上掙紮;懷揣著遠大的夢想,小學、中學、高中,一路跌跌撞撞走過,進入武漢鋼鐵學院;成績優異的他,到了國企舞鋼,並且成了頗有實權的小領導,但他不甘人後,辭職下海,毅然到了特區深圳,跌爬滾打之後,創立了恒大地產公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壯大,最終由小到大,由弱而強,帶領恒大地產集團成為一個中國民營企業的強者。

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話便是許家印的寫照。當然,要超越自己,做到這一點,便需要有異乎常人的思維和勇氣。因為,在一步步艱難前行的過程中,壓在許家印頭上的有幾座大山——童年時的赤貧、摸著石頭過河的忐忑不安、體製改革前的看不清方向,以及成為一個成功者以後所遇到的國際資本市場的險惡。然而,這些大山,被不凡的許家印一座座搬開了。

在許家印的人生詞典裏,有的隻是向困難和挫折說“不”的詞彙,沒有“畏懼”、“安逸”、“退縮”之類。走向成功,是他的榮耀,也是他最大的癖好和療治心傷的良藥妙方。

許家印掌管的龐大帝國,近些年邁開的步子之大之快,讓人一時之間難以置信,但麵對現實,一些人在形容它“瘋狂”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其投以敬佩的目光。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許家印的首度上市計劃遭受冰山之時,許家印的老對手們便居高臨下地譏諷他為“野心膨脹者”或者“冒險家”,被部分掌握著輿論權的媒體說成是地產江湖巨變的“犧牲品”。最終,當恒大地產真的成功上市之時,不僅是鐵的事實,即便當初對許家印的“瘋狂舉動”大潑冷水甚至冷嘲熱諷的人們,不得不刮目相看,成為許家印和他掌舵的恒大巨艦的讚譽者,是的,許家印的確是值得人們讚譽的。

細心的人會發現,公眾場合中的許家印總是在笑著,他的笑是那樣帥氣,那樣儒雅,似乎他不是統帥一個龐大地產帝國的領頭羊,而是一個率真的大男孩,他的一副眼鏡更增添了他的儒雅,笑的時候,似乎能看到他的酒渦。然而,在儒雅的笑容背後,卻是許家印的特質——奮力博殺的決絕和把握命運的強悍意誌。

讓我們的心靈走近真實的許家印,不僅是在分析知識和性格如何改變命運,也不僅是在還原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所遇到的困境和成功路上抓住的機遇,更是解構那個夢境——這個關乎成功,或已在實踐、或剛剛萌生、抑或像彗星一樣飄忽不定地很快湮滅。而這樣的夢境,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做過,甚至每天都正在做著。

許家印,他可以被看成是中國30年發展史的一個縮影,也可以歸結為同一時代企業家由拚搏而成功的典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由衷地說,他是這個時代造就的人。

總而言之,許家印,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不是一個謎,盡管他的身上有著很多的謎;他的人生軌跡,我們或許會覺得非常熟悉、非常親切,他的毅力和勤奮,他抓取成功的眼光和能力,似乎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盡管他擁有的財富我們今生今世難以達到。

其實,這些又何嚐不是一筆財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