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於多事之秋(2 / 2)

秋季到來的時候,商城縣躍進公社畝產水稻30009斤,光山縣鋼鐵公社畝產31302斤,信陽雞公山公社畝產達到了48925斤,衛星一個比一個放得高,牛皮一個比一個吹得大。

這年8月,吳芝圃已被提為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他宣稱:一個省可以單獨進入共產主義,河南四年實現共產主義。

河南的衛星頻頻上天,其他地方的衛星放得更高。

1958年7月份,各媒體先後刊登湖北省長風農業生產合作社,早稻畝產15361斤,放了一個大“衛星”。隨即,農業部公布夏糧產量同比增長69%,總產量比美國還多出40億斤。畝產萬斤糧的消息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都在議論紛紛,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錯了聽錯了?

之後,各地區抓農業的領導幹部,親自抓“試驗田”。到了秋收季節,畝產萬斤糧的報道,便接踵而來,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畝產不僅能夠產萬斤糧,而且還能夠產十萬斤糧。

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報》報道,天津市的東郊區新立村水稻試驗田,畝產12萬斤,並稱在田間的稻穀上可以坐人,讓群眾參觀。到了10月8日和10日兩天,《天津日報》又分別報道天津市雙林農場“試驗田”,畝產稻穀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時轟動全國,可稱得起畝產之最了,真可謂壓倒群雄獨領風騷了。新立村的“試驗田”,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過,既然是領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國也就名聲大噪了。

農業戰線上的高產“衛星”不斷升天,豐收的喜訊不斷傳來,對工業戰線也是個很大的促進。為了學習農業經驗,於1958年10月份,由天津市共青團委員會組織青年幹部,去河北省保定市參觀農業豐收展覽會,並到徐水縣參觀。因為徐水縣在“大躍進”的過程中,曾經放了一畝地產山藥120萬斤、小麥12萬斤、皮棉5000斤、全縣糧食畝產2000斤等高產“衛星”。毛澤東在1958年8月4日到徐水縣視察時,縣委書記張國忠親自向毛主席彙報的,毛澤東聽後大加讚許。從此,徐水縣這個名字響遍全國,一時成為“大躍進”的明星,各地的黨政領導幹部紛紛來到此處學習取經。

就是在這樣的時候,許家印來到了人間。

違反規律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1959年、1960年河南連續發生特大旱災,“大躍進”、“公社化”、“共產風”造成的災禍終於徹底敗露。按官方公布數字,1959年,河南省糧食總產97.45億公斤,比1958年下降22.9%;農業產值35.55億元,同比下降8.9%。

城鄉民眾陷入饑餓中,在廣大的農村,疾病橫行,浮腫病、婦女病流行,耕畜、家禽也大量死亡。

到了1960年,全國性的“大躍進”已經進行了三年,人們麵臨的現實是,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當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870億斤,比“大躍進”前的1957年下降了26%,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四川的情況更加嚴重。從1959年到1961年,糧食年年大幅度減產,1961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31億斤,比1958年的449億斤下降了218億斤,甚至比1949年還少收30億斤。可是,受全國政治氣候的影響,當時的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主要領導仍繼續執行極“左”路線,對上浮誇虛報,隱瞞四川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在四川糧食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繼續大量往省外調糧,僅1959年至1960年三年就外調157億斤,幾乎相當於前五年外調糧食的總數。就在他驕傲地宣稱四川外調糧食“居全國之冠”的同時,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農村卻大量餓死人,城市也普遍餓飯,老百姓怨聲載道。

“大躍進”的結果觸目驚心。樹砍光了,房子拆來燒了,社員的很多東西都歸公了,為辦食堂甚至連社員的鍋灶也搬走了,家裏不準煮飯冒煙。長壽是當時重慶三個縣中的重災縣,1960年餓死人數以萬計,有些生產隊“到處家徒四壁,猶如豬圈,強壯勞力喪失,剩下孤兒寡母,令人慘不忍睹”。幹部們走進一戶“人家”,屋裏什麼也沒有:沒有床,沒有被褥,沒有鍋和灶台,連房子都沒有了牆,用稀疏的包穀稈紮起的笆子擋不住冬天的寒風;屋裏隻有一個用來到食堂去吃飯的破碗,一個空空如也的櫃子。

在全國一片“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熱情中,在一片由於饑餓而發出的痛苦的呻吟中,許家印艱難地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