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唐五代詞(1)(3 / 3)

九疑山雲霧籠罩著景物,

山水雲霧至今含愁。

若問舜的二妃在何處?

請在那淒淒秋風吹拂下,

零陵帶露的香草中尋求。

斑竹枝⑴,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⑵。楚客欲聽瑤瑟怨⑶,瀟湘⑷深夜月明時。

【注釋】

⑴斑竹枝:又叫湘妃竹,竹上有淚痕似的斑點,產於湖南湘江一帶。

⑵淚痕點點寄相思:《博物誌》:“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

⑶楚客欲聽瑤瑟怨:楚客,在楚地旅行的客人。瑤瑟,鑲嵌美玉的瑟。瑟,一種撥弦樂器,像琴而無徽位,一般為二十五弦,弦各一柱,古時常與笙或琴合奏。

⑷瀟湘:指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源出廣西靈川縣東海洋山,經衡陽、湘潭、長沙,流入洞庭湖。瀟水是湘江的支流。瀟湘也專指湘江與瀟水會合後的一段。

【今譯】

斑竹枝啊,斑竹枝!

你褐色的斑點是湘妃的淚痕,

點點滴滴寄托著對舜的相思。

在楚地旅行的客人,

想要聽湘妃那幽怨的瑟聲,

最好在這湘江深夜月明時。

竹枝詞(二首)

山桃紅花滿上頭⑴,蜀江春水拍山流⑵。花紅易衰似郎⑶意,水流無限似儂⑷愁。

【注釋】

⑴上頭:指山頭,山上。

⑵蜀江春水拍山流:蜀江,泛指巴蜀的江水。拍山,拍擊山石。

⑶郎:女子對情夫的稱呼。

⑷儂:我。這裏是女主人公的自稱。

【今譯】

山桃的紅花開滿了山頭,

春天的蜀江水拍擊山石而流。

紅花容易凋謝像郎的情意,

水流無窮無盡像我的怨愁。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⑴聲。東邊日出西邊雨⑵,道是無晴還有晴⑶。

【注釋】

⑴唱歌:一本作“踏歌”。

⑵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日出,象征郎有情。西邊雨,象征郎無情。此句也寫出了山區的天氣特點。

⑶道是無晴還有晴:道是,說是。晴,雙關語,既指天氣,也暗含一個“情”字。

【今譯】

青青的楊柳輕拂平靜的江水,

我聽見江上飄來情郎的唱歌聲。

東邊太陽出來了西邊還下著雨,

說是無晴(情)呀卻有晴(情)。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人。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曆任校書郎、盩厔縣尉、翰林學士、左拾遺、東宮讚善大夫、江州司馬、忠州刺史、主客郎中、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賓客、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等職。晚年信佛而有修香山寺之舉,因自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詞的成就也很高。有《白氏長慶集》。

花非花⑴

花非花⑵,霧非霧⑶。夜半來,天明去⑷。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⑸。

【注釋】

⑴這首愛情詞,寫作者與歌妓的幽會,全用虛寫,寫得十分朦朧。

⑵花非花:讚美歌妓美如鮮花,說她像花,卻又不是花。

⑶霧非霧:讚美歌妓夜色朦朧中而來,體態輕盈,縹渺如霧,卻又不是霧。一說認為此句寫女子身上的香味,香味可嗅而不可見,似不通。又一說認為“霧”和“婺”同音,由婺推出婺女。再推出女宿,於是得出“霧”字意義雙關,既指霧,又指婺女,並進而認為下麵的“夜半來,天明去”也語意歎關,是寫人和星,似乎太牽強了。

⑷“夜半來”兩句:寫與歌妓幽會的時間。元稹《會真詩三十韻》中的“更深人悄悄,晨會雨蒙蒙”兩句,就寫了幽會是夜深人靜時進行的。

⑸“來如春夢不多時”兩句: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夢一神女自稱“朝為行雲,暮為行雨”。這裏用典,意謂歌妓來幽會,如同短暫的春夢,歌妓離去後又如朝雲散得無影無蹤。

【今譯】

美麗嬌豔得像花,但不是花,

輕盈縹渺得像霧,但不是霧。

半夜靜悄悄時飄然而來,

晨曦微露中姍姍而去。

來時如短暫而甜美的春夢,

去後像早晨的雲散得無影無蹤。

憶江南(二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⑴:日出江花⑵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⑶。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⑴舊曾諳:原先就熟悉。諳,熟悉之意。

⑵江花:江中浪花。

⑶藍:即藍草,其葉可製成染料。

【今譯】

江南風光好,

那裏的景色過去就熟悉:

日出時照得江中浪花比火紅,

春來時江水比藍草還要綠。

——怎能不把江南憶?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⑴,郡亭枕上看潮頭⑵。何日更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