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清詞(10)(1 / 3)

⑶小立:短時間的站立。

⑷珊珊:即闌珊,衰退之意,這裏是消淡。

⑸避地:避難之地,指躲避戰亂。

⑹還:即環,纏繞之意。

⑺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漢、唐時為京城。

⑻草草辛盤:草草,簡單地。辛盤,舊時春節,將蔥、蒜、韭、寥蒿、芥混雜而食,以祛邪迎吉,稱五辛盤。

⑼吳鉤:古代吳地造的一種彎形刀,後泛指快刀利劍。

⑽玉犀:酒杯。

⑾杜鵑橋上:北宋人邵潛,在河南洛陽的天津橋上,聽到杜鵑啼泣,以為是亡國之兆。這裏用典,暗指當時國事日衰。

⑿征鴻:飛行的大雁。

【今譯】

東風又喚醒一分春色,

也將愁緒吹上我的眉尖。

趁著樹梢掛餘雪的晴天,

我在夕陽下短時站立,

隻見身影漸漸地消淡。

避難之地仍是風雲變幻的滄海,

凶險的夢潮汐般把我纏繞。

同樣的貂皮衣我穿還覺冷,

眼前不像漢唐繁華的長安景觀。

從多少悲涼的胡笳聲裏,

我發現人生隻是匆匆過客,

就簡簡單單地吃了辛盤。

拿起吳鉤隻能默默不語,

飲罷酒心感酒杯冰寒。

總之不要過問邵潛橋上聞杜鵑,

姑且飲酒醉眼把梅花看。

江南的雲天正昏暗,

任憑大雁飛去,

都不要憑依欄杆。

浣溪沙

莫向流萍托愛根⑴,侵階羅襪怨黃昏⑵。單衾殘燭與溫存。

風定流塵棲繡榻,街空斜月掩朱門。穠華⑶如水淡留痕。

【注釋】

⑴愛根:愛情之根,形容愛情如根堅定不移。

⑵侵階羅襪怨黃昏:化用李白《玉階怨》中“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句意。

⑶穠華:繁茂豔麗的花。華,同“花”。這裏比喻美好的青春。

【今譯】

不要向無拫的流萍,

托付自己的愛情。

台階白露侵濕羅襪,

望到黃昏隻有怨恨。

今夜好淒涼,

隻與單被殘燭溫存。

風停時繡榻上,

棲息的隻有流塵;

街上無人月兒斜,

我才掩了紅門。

美好的青春如水流逝,

隻留下淡淡的愁痕。

周星譽

周星譽(1826—1884),字叔雲,號鷗公、芝薌,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官至兩廣鹽運使,兼署廣東按察使。曾與李慈銘結益社,進行文學活動。有《東鷗草堂詞》。

永遇樂

登丹鳳樓懷陳忠湣公⑴

放眼東南,蒼茫萬感、奔赴欄底⑵。鬥大孤城,當年曾此、笳⑶鼓屯千騎。劫灰飛盡⑷,怒潮如雪,猶卷三軍痛淚。滿江頭、陣雲團黑,蛟龍敢齧⑸殘壘。

登臨狂客,高歌散發,喚得英魂都起。天意⑹倘教、欲平此虜,肯令將軍死⑺。隻今回首,笙歌依舊,一片殘山剩水。傷心處,青天無語,夕陽千裏。

【注釋】

⑴登丹鳳摟懷陳忠湣公:丹鳳樓,原建在上海城東北角的城牆上,靠近黃浦江。陳忠湣公,即陳化成,字蓮峰,福建省同安縣人。鴉片戰爭爆發時,任江南提督。鑄銅炮,製火藥,修炮台,練士兵,設防於吳淞口。1842年6月在反擊英國侵略者的戰爭中殉國。

⑵奔赴欄底:即湧上心頭。欄底,欄內,指憑欄遠眺的人。

⑶笳:胡笳。這裏指軍號聲。

⑷劫灰飛盡:劫灰,佛教語,意為大災難。《髙僧傳.竺法蘭》載:“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雲:‘不知。可問西域胡人。’後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雲:‘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劫灰飛盡,意謂大災難已經過去。

⑸敢齧:豈敢齧。齧,咬。

⑹天意:上天的意旨。這裏暗指清朝的最高統治者。

⑺肯令將軍死:肯令,怎肯令。將軍,指陳化成。

【今譯】

憑依欄杆放眼遠望東南,

眼前蒼茫一片,

萬千感慨奔赴心間。

這裏隻是鬥大的孤城,

當年竟曾軍號嘹亮戰鼓震天,

駐守千軍把敵殲。

那場災難已經過去,

但憤怒的潮水如同湧雪,

還把三軍悲痛的淚水翻卷。

團團黑雲布滿江頭像戰陣,

蚊龍怎敢把殘留的營壘侵犯!

我這狂放的遊客登臨這裏,

放聲髙歌讓歌聲散發,

把抗英將士的英魂都喚起。

天意假若要平定英虜,

怎肯讓陳將軍白白死去。

隻是如今回首四望,

在一片殘破的山河上,

有人依舊沉溺聲色紙醉金迷。

在我傷心的時候,

青天也悲不能語,

夕陽淒然地看著千裏大地。

葉衍蘭

葉衍蘭(1823—1897),字蘭台,號南雪,番禺(今廣東省番禺縣)人。清文宗鹹豐六年(1856)進士,官至戶部郎中。晚年住在廣東南海,在各書院主講,弟子甚多。有《秋夢庵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