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丞大人名韋長楓,世代居於本地,家裏有四個兄長,他是家裏最小的,且四個兄長都在外地做官,輪到他,父母再也不舍得小兒子離開自己,中了舉人之後,便讓其兄長給他安排個縣丞的職務,既不用勞心,且在縣裏又受人尊敬。因他四個兄長都是在外地做官,最高的已是知州,縣令大人也禮讓他三分。韋長楓生平最喜歡交友,跟林父認識於書院中,且兩人都是淡泊名利的性子,便引為摯友。當初林父那書吏的位置也是韋長楓引薦的,對於林父的驟然離世,韋長楓幾度唏噓,引以為憾,林父臨終所托,他一口應下,林父離世,他也曾痛哭過。林父的喪事能那麼順利的辦完,且家財不被人覬覦,也是他的功勞。
因為災害縣裏事情忙,韋長楓下衙已是戌時了,早已餓的不行,回到家裏,其妻張氏趕緊讓丫鬟去沏了茶來,並讓廚房的人趕緊做些管飽且容易克化的飯來。韋長楓換了身衣服出來,便看到桌上的茶已經沏好了,桌上擺著四樣點心,隨手拿起吃了起來,一口下去滿嘴的香甜,定睛一看原來是月餅,一看月餅就知道是林家送來的,咽下嘴裏的月餅,喝口茶順了下去,問道:“林家來人了?”
張氏看了看月餅道:“老爺倒是好舌頭,一口月餅就嚐出來了。是他家姑娘命人送來的中秋節禮,那管家還說他家姑娘說了,因守喪不便前來拜會,讓我們別怪罪才是。我看這林家姑娘也是知禮的,四樣禮安排的妥妥的,樣樣周到,奴仆也是知禮,看來也不枉你的一片維護之心。”
韋長楓一塊月餅下肚,歎道:“長安兄(林父的字)在世時常常歎道,他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三個好兒女,長子聰慧用功,幼子可愛懂事,最得他心的就是這個長女,從小就聰明,讀書習字都快,且孝順懂事,極為貼心。如今長安兄不在了,長子幼子還都是稚子,隻能指望這長女能擔起教養幼弟的重擔了。長安兄去前本說讓我幫他女兒說門好親事及笄後嫁了出去,也不會對女兒有什麼負擔,兒子就讓我多看顧一下,我當時也是答應了的。可是他家姑娘卻說,要教養幼弟長大,直到幼弟能擔起家事,如此這姑娘的因緣便要耽誤了,長安兄不同意。可這姑娘跪在他爹床前苦求,最後答應他爹18歲一定出嫁,哎,也是好孩子。夫人有空多看顧一下吧,他家但凡有什麼事,你就多進盡心。這次的中秋節禮也加重兩成吧,讓大管家給送去。”
張氏點頭答應著,這時從外麵進來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粉團般的小臉上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起來伶俐聰明。正是韋長楓的小兒子全哥兒,全哥兒看到父親眼睛一亮,便邁著小短腿一路小跑的撲進父親懷裏。大聲的喊著:“父親父親,你回來了,全哥兒可想你了。”
韋長楓看著歡脫的小兒子,笑吟吟的說:“今日可聽話,沒有頑皮吧,沒有惹祖父祖母生氣吧。”
全哥兒小嘴一撅,在韋長楓懷裏扭麻花般的說:“沒呢,沒呢,父親總不相信孩兒,孩兒可聽話了,不信你問母親。”說著,眼巴巴的看著母親,讓母親為他作證。
張氏笑嗬嗬的說道:“是呢是呢,全哥兒今日可聽話乖巧了,除了把老太爺的畫作弄得滿是墨跡,老太太的花草不小心被打破了兩盆,不小心弄破了妾身屋裏的一個瓷瓶,倒是真真乖巧。”話音剛落,全哥兒就一臉羞澀的埋進父親懷裏,喋喋的說道:“全哥兒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全哥兒給祖父祖母還有母親道過謙了,母親答應了不告訴父親,還告訴父親,母親真壞,母親真壞,全哥兒再也不理母親了,哼!”一邊抬起小臉,眼巴巴看著父親:“父親,孩兒不是故意的,父親相信孩兒,孩兒再也不調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