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對女子教育的重視並不是由來已久的。在19世紀以前的法國,對女子教育的必要性、教育方式和途徑的爭議還十分常見。出於保護女子貞操的觀念,女子教育一直未能走向社會化。因此,19世紀中葉以前,女子教育的途徑、場所一般都是家庭規定的,而不是社會提倡的。當時,女子教育主要有兩條途徑,一種是家庭式教育。家長出麵,為女孩子選擇、聘請一些家庭教師。這種教育幾乎是封閉式的,女孩子們足不出戶,在家中接受一些有關社交、禮儀方麵的訓練和教育。在當時的法國,在上層社會裏,這種教育方式較為流行,而且往往都是被一些貴族或中上資產階級家庭所采納。因為它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家長的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因材施教,但費用較為昂貴,一般來說,隻有財力比較雄厚的家庭才能采納這種教育方式。另一種是修道院式的教育。在法國,這是最古老、最具傳統的女子教育方式。家長們往往把修道院視為寄宿學校,他們花費一定的費用,把女兒送進修道院,少則一年,多則五至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一般來說,家長把子女委托給修道院後,就不再過問,事實上也無權過問具體的女子教育問題了。一切教育的內容、安排、規劃均由修道院製定。而那時的修道院,一般來說,對女子所進行的教育則往往僅涉及一些宗教教義的宣傳以及一些家庭手工、技藝的傳授。這種在當時法國較為普遍的教育方式,以其安全、簡便、費用也不昂貴的特點,能為公眾普遍所接受,而且尤其適合於那些中小資產階家庭出身的女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無論是家庭式的教育,還是修道院式的教育都不是較為完善、正規的教育。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女子缺乏受教育機會的不足,但它隻能是一種補充。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最主要的缺陷是它沒有一套係統化的、較全麵的教育內容。它可以培養出溫順賢淑的女子,但不能使女子的素質、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法國的女子教育也麵臨著一場創新和變革。從19世紀中葉起,女子專科學校的創辦,已標誌著女子教育開始步入正規化、係統化的道路。但長期沿襲的傳統習俗和觀念也仍在對這些新式的教育施以廣泛的影響。這些影響所表現出的諸如新式學校中,男女學生住宿隔離、分校授課等也說明了法國現代教育發展史上這一特定的曆史特征。這一時期傳統的保守的觀念和進取的追求個性發展的思想在同時交織地浸潤著人們的頭腦。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母親弗朗索瓦茲·布拉瑟由於所處的社會、時代的限製,未能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她的早期教育正是在羅瓦諾修道院完成的。傳統的修道院式教育塑造了她忍耐、消極、沉靜和克製的性格,但另一方麵也對她堅韌不拔的毅力,對待生活的信念,以及對那不甚和睦的婚姻的承受力的形成無不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她在兩個女兒心中樹立了傳統的特有的形象。
與母親不同的是,西蒙娜的早期教育卻走上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1913年西蒙娜·德·波伏瓦以五歲半的早齡進入了阿德利那·德西爾女子專科學校學習。這是蒙巴那斯區較有名氣的一所正規女子專科學校。該校創辦於1853年,在20世紀初,這所女子專科學校雖尚不能與當地的貴族名牌寄宿學校聖洛蒂爾德女子學校相媲美,但它卻已成為一所設有小學、初中、高中的正規學校,且以主要招收中小資階級家庭出身的女子而聞名。波伏瓦從1913年直至1925年一直在這所女子專科學校裏就讀。在這裏她念完了小學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中學畢業的最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