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猶豫很久不能決定要不要寫一本關於女人的書……人類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來解釋女人,而是以他自己為主相對而論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進化發展形成的一種人類。……對男人來說女人所表現在他們眼中的隻是一個性感的動物,她就是‘性’。其他什麼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隻是附屬品而已。……我們在目前女人的處境中如何才能獲得成就?在我們麵前展開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哪一條路是不通的?如何能從處處依賴男人的環境下變成獨立?什麼樣的環境限製了女人的自由?她們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難?這些都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最基本的問題。這些隻代表著我對女人命運問題的關心……”
這是波伏瓦的論著《第二性》序言中的一段話,是序言所要交待的波伏瓦決定要寫一本關於女人的書的意圖、緣由和想法。的確,正如序言所說,波伏瓦一直對婦女在社會中的境況,婦女的命運問題非常關心。兒時,她曾耳聞父親喬治對母親的不忠,他不斷在婚約上“捅口子”。青年時代,她又目睹了女友薩薩的悲劇,這位女友是因家人反對,不能自由選擇自己所愛的對象成婚抑鬱而死。而她本人的情感生活一直波瀾不止,在她與薩特的愛情生活最初階段,不斷有一些新麵孔的女性出現,而她僅僅因選擇自由獨立的生活方式,就不斷遭到人們的非議。從母親的婚姻生活、女友的愛情悲劇和她本人的情感經曆中,她認識到了婦女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的處境、境況和她們的命運。隨著閱曆、思想的豐富和成熟,她更感到即使在進入了20世紀40-50年代,即二戰後,婦女屬於從屬地位而遭受到男性歧視,一直被視為第二性的狀況並沒有改變。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家庭、婚姻、愛情、事業等諸多方麵都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作為女性,出於對自身及婦女境況和命運的關心,同時也出於存在主義作家的責任感,波伏瓦決定要為女人寫一本啟蒙的書。這本書要告訴大家的就是迄今為止強加給女性身上的性格差別都是荒謬的成見。她要為女人指出如何從處處依賴男人的環境下走出來的途徑。這部書正是波伏瓦為了讓當代婦女更了解自己的處境、思考自己的命運而著的。
《第二性》從構思、撰寫到完稿曆經了兩年半的時間。1947年4月,波伏瓦在美國紐約訪問講學時,開始構思寫作。1948年2月《第二性》中的“女人與神話”一節發表在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刊物《現代》雜誌上。1949年6月,《第二性》第一卷《事實與神話》在伽裏瑪出版社出版。1949年,《現代》雜誌又開始分期登載《第二性》第二卷的部分章節。1949年11月《第二性》第二卷《今日婦女之生活》又在伽裏瑪出版社出版。《第二性》一書出版後,人們都爭相購買,此書因此而成為該年的暢銷書。與此同時,人們還爭購《現代》雜誌期刊,偌大的巴黎,被此書的出版直搞得洛陽紙貴。然而巨大的影響也使各種對此書的議論成為了一個個熱門話題。公眾對此書的評論褒貶不一。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莫裏亞克就曾在1949年當月的《費加羅報》上,指責波伏瓦的《第二性》是:“從文學上看,我們已達到下流的極限。當我們還是幼童時,大人們為使我們嘔吐,給我們灌進肚裏的正是這種反胃的東西。”但《巴黎競賽》報的評價則給予了波伏瓦的《第二性》以很高的讚譽。該報的記者評論道:“一個女人號召婦女們爭取自由。西蒙娜·德·波伏瓦無疑是出現在男人曆史中的第一位婦女哲學家。”然而《第二性》在出版不久就橫遭被列禁書之禍,這一結局多少也反映出它對當時人們思想的影響之大,它對當時社會道德的衝擊之猛,以及它所受到的批評、責難較之於它當受的頌揚、讚譽是如此之多。
《第二性》一書實際上並非像當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是一本宣淫誨盜之書,它實在是一部非常嚴肅的理論專著。在書中,它係統地提出了當今社會中有關女性生理、心理、社會處境、社會地位及命運等方麵的最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諸如,婦女為什麼退到比男人次要得多的地位?什麼是女性化?女人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女人應該怎麼學會生存?等等。波伏瓦在提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分別以生理學、心理分析學、社會學以及哲學的觀點,對這些問題的本質進行了探討。她還詳細論述了從原始時期到法國大革命之後,西方婦女所處的社會地位的曆史演變過程,論述了婦女身心發展的過程,以及她們應當如何擺脫被奴役的狀況去尋找自身的出路等問題。該書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它提出了“女人並非生來就是,而是後天形成的”觀點。在這裏,波伏瓦用科學的態度探討了是社會的各種規範和道德價值取向,引導了一個女孩逐漸變成了一個女性的社會化過程,揭示了婦女成為次於男人的第二性的原因。它的高明之處正是把第二性的問題同法律、宗教、習俗、傳統對婦女的壓迫聯係起來,從社會根源上去挖掘第二性形成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另一方麵它又提出了婦女解放,婦女如何才能獲得自由、獨立的人格尊嚴,如何才能在實質上獲得生存自由等出路的設想。它指出,女性要真正獲得自由和解放,就必須對傳統的愛情觀、價值觀、道德觀進行重新估價,從而確立一種新的價值體係。而正是這一結論準準地戳中了傳統的社會道德規範體係的痛處,才導致了《第二性》遭受到滅頂般的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