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活到老,學到老(1 / 2)

沒有一本萬利的知識。未來社會的競爭,必將逐漸從知識競爭轉向學習能力的競爭。

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無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智者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

因為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文化,不能在短時間內學完。就算把一生幾十年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也還是很有限的。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尤其在當今這個時代,世界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據說現在一個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當於17世紀英國一個農場主17年的閱讀量的總和。人們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就必須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知識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過去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一個人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很快就會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很快就會被淘汰。據統計,當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隻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電池一樣,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流失。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不及時“充電”很快就會在現代社會中失去能量。

所以,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惟有把學校教育延長為終身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終身學習,講的是人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曆程並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簡言之,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在微軟帝國的構建中,哈佛學子、比爾·蓋茨的密友史蒂夫·鮑爾默稱得上是功不可沒。

鮑爾默1973年進入哈佛,他二年級時與比爾·蓋茨同住一棟宿舍樓,自從兩個人相識後,就如知己一般。如今的史蒂夫·鮑爾默已功成名就,但他的身上,仍然保留有哈佛學子不斷求索、好學上進的作風。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一向自信滿滿的鮑爾默說,“微軟在搜索領域落後於Google和雅虎”,他還說,“在搜索和廣告市場,Google是領頭羊,我們是第三。但是,我們是一個上進者。”

鮑爾默的這番話,不僅道出了微軟的競爭秘訣,而且說出了哈佛學子的成功特質——積極上進,終身求學。

很多人認為,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各個都是飽學之士,他們的知識,已經足以讓他們應對某個行業的需求。但哈佛人不這樣認為。在哈佛人看來,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與學校相比,社會是更大的一本書,需要經常不斷地去翻閱。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總是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學習已經太晚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對於學習本身來說,從來就沒有早晚的說法。

晉平公是春秋末期晉國的君主。他晚年的時候想學一些知識,可是總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有一天,他對樂師師曠說:“我現在已經70多歲了,很想學些知識,恐怕太晚了吧?”師曠回答:“晚了,為什麼不點蠟燭呢?”晉平公沒有聽懂他的話,生氣地說:“哪有為臣的這樣戲弄君王的!”師曠解釋:“我怎麼敢跟您開玩笑!我曾聽人說過:少年時愛好學習,就像日出的光芒;壯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太陽升到天空時那樣明亮;到老年時還能愛好學習,就像點燃蠟燭發出的光亮。蠟燭的亮光雖然微弱,但同沒有燭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動相比較,哪一個更好一些呢?”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地說:“你說得真好!我明白了。”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論你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者老年。倘若你意識到了這一點,那麼還等什麼,趕快行動起來。學習在什麼時間開始都不晚,而你一旦停止了學習,就意味著你隨時有被別人超越的危險,成為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