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觀察時候的專注在學術界是出了名的。有時候觀察昆蟲的習性,他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天,法布爾大清早就俯在一塊石頭旁。幾個村婦早晨去摘葡萄時看見法布爾在那兒站著。到黃昏收工時,她們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兒,這些村婦實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麼就隻看著一塊石頭,真是瘋了。”
這隻是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眾多場景之一,正是因為他如此專注,才在昆蟲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並且著有《昆蟲記》這樣鴻篇巨著。
年輕時的慧遠禪師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極愛抽煙的行人。兩人走了很長一段山路,然後坐在河邊休息。那位行人給了慧遠禪師一袋煙,慧遠禪師高興地接受了行人的饋贈,然後他們就坐在那裏談話。由於談得投機,那人便送給慧遠禪師一根煙管和一些煙草。
與那人分開以後,慧遠禪師心想,這個東西會讓人感到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時間長了一定會惡習難改,還是趁早戒掉的好。於是,就把煙管和煙草全部都扔掉了。
又過了幾年,慧遠禪師又被《易經》迷上了。那時候正是冬天,天寒地凍。於是,慧遠禪師寫信給自己的老師,向老師索要過冬的寒衣。信寫完後,他托人騎快馬送到老師那裏。
但是,信寄出去很長時間了,當冬天已經過去,山上的雪都開始融化時,老師還沒有寄衣服來,也沒有任何的音信。於是,慧遠禪師用《易經》為自己占卜了一卦,結果算出那封信並沒有送到。
他心想:“易經占卜固然準確,但我如果沉迷此道,又怎麼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接觸易經之術。
過了不久,慧遠禪師又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成就。當時有幾個書法家也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這時,他轉念想到:“我又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就很有可能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了。”
從此,他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終於成了禪宗高僧。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理想時,就要為之全心全意地付出。如果你的所作所為偏離了目標,那麼就要懂得及時返回。否則,當你越走越遠時,再想回頭,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腦裏依舊在思考別的問題,有一些流水一樣的想法不斷的流進流出,比如害怕、擔心、各種消極的想法等,而沒有把精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你不能有意識地控製這些意識流,及時地趕走這些讓你無法集中精神的問題,那麼不僅你的工作效率會下降,甚至還可能因為它們的打擾而做出錯誤的選擇和決定。但是,專注者正是很好的克服了這些意識流的影響,他們更多的是想到怎樣把工作做好,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進行的工作中,所以他們往往能夠成功。
董必武說:“精通一科,神須專注,行有餘力,乃可他顧。”我們做每件事時,都應該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樣才能將每件事都做好,才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