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聽報告(1 / 2)

在延安,聽報告是一件極重大的事情,可是這樣,並不說這是官樣文章,大家必得聽一下。這種報告,其實可以比擬上課,有些文化水準較低的人,他們看不懂高深的理論書,但卻聽得懂人們講的話,一部分人雖然不識多少字,但能力很強,或許是靠了聽報告。對於我,覺得聽報告特別有興趣,因為那些報告不單是可以使我這樣好像與軍事及政治毫無關係的人,也可以知道一點抗戰的形勢;並且這些報告,根本就是極好而極專門的藝術作品。

可是我真不幸,住在山上,雖說不是世外桃源,消息的不靈通,卻幾乎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城裏發生了些什麼事情,這幾天前方打得怎樣,什麼也不知道。偶然有一兩個朋友上山來看我,對我說起:“這兩天賀龍將軍有報告!”“呀!……什麼時候?”“早已過去了,前天!”要探聽這些報告,必得到城裏去跑,向各方探聽。事實上,一個女子,公事公辦地老是那樣跑來跑去探聽報告消息,像一個包打聽似的,也不大好,我又沒有時間。在這時期裏,我隻想多坐在桌子旁,多寫幾個字。

彭副司令的報告,因為不知道日期及地點,沒有聽著,賀龍先生的報告也沒有聽著,一個朋友聽到賀將軍的報告,曾對我稱道這位抗日英雄的口才,說他動人地說著許多瑣碎的事情,而歸結到一個軍事上的戰術戰略裏去,可是聽的人卻往往並不覺得他是在談軍事。認識他的人常常說著他的豪爽。我最覺得悵憾的,是沒有聽到項英先生的“南方遊擊戰爭”。雖說我並沒有特殊的家鄉觀念,但那些地方都是我曾經遊過,住過:那些為我所熟識的河流,田壟,吃慣的東西,以及熟悉的麵孔與聲音,自然是我所不能忘情的。那次謝謝成仿吾先生,他差人送了一個信通知我,說當天午後有項先生這樣一個報告,信封上雖然寫了“即送”,但我收到的時候,已快二時了,天下著雨,冒雨走到半山,跌了一跤,回上山,換了衣服想再走。“有四五裏路呢!”旁邊窯洞裏一個熟人說。想想又隻好不去了。當晚雨止時,有朋友來玩,說這個報告改了日期,次日早上有。次日大早,天晴,路也早幹了,我就跑往陝公。在城外不遠的地方遇見成校長:“昨天下午沒有報告,今天也沒有,改期了!”他說。“在哪一天呢?”“還不知道。”他騎著馬,急於到一個地方去開會。後來我還寫了一封信給李富春先生,請求他的幫助,但是我終究沒有聽到這個報告。

一共我隻聽到了兩次報告,一次,就是去參觀陝公,偶然碰著那天朱總司令有報告,一次是周恩來先生的報告,也要謝謝成校長的通知,跑到陝公已二時過,報告早已開始了。屋子裏擠滿了人,門口站的,坐的,無法走過,謝謝一位男同誌的友好行為,讓了我一隙之地,使我走了進去,在泥台的一角坐了下來。

周先生足足講了五六小時,從開始到末了,他的話是同樣的沉重而清晰,也很莊嚴,好像是一塊一塊的石頭,那樣地沉重而有力地投到水中去所發出的聲音。那天講的是關於保衛大武漢問題,把敵我的形勢分析得無以複加地清楚,他再三致力地說武漢四周的動員工作還覺不夠,保衛武漢的工作並不在武漢本身,先得從武漢的四周做起。武漢不幸現在失陷在敵人手裏,可是周先生的話,在保衛任何一角國土上,都應用得著。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趕快利用這些寶貴的慘痛的經驗,改正自己的弱點。

這樣五六小時的講話,隻休息了一次,我敬佩周先生的精神是這麼好。在休息期間,成先生給我介紹,同周先生講了兩三句話,學生們來圍著他,提出許多問題。我曾聽人們帶著敬畏講到周先生的驚人的記憶力,他的能幹,他的智慧,自然是非凡的。也有人講起他處理一切事情是如何有才能。有人說當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當然,手續是十分麻煩的,一本厚厚的花名冊交到周先生手裏,他拿起來,從頭至尾翻看了一遍,好像是很平常的,看完了,他把花名冊擱了起來,“某某團從前有多少槍支,××槍多少,××槍多少,現在冊子上寫著這些,與數目不符,去向××查看一下,有沒有棄下槍支;××連從前有多少槍支……”周先生一一說,人們去查看一下,果然他的話是對的。聽說他處理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無論任何事情,他總是把原則推廣到一切上去。在我國,特別需要像周先生這樣的領導者們,中國的民族,以及曆史背景所造成的種種,對於領導者的要求是非常複雜,幾乎是要一些萬能的人。我很惆悵未能對周先生作一個較長的訪問。

那天報告完結,天已暗下來了。在我生平,可說從來沒有過在這樣沒有燈籠,也沒有同伴,獨個人在沒有一盞路燈的烏黑的荒涼的黃泥沙路上走,繁星光下,摸索著回到我的窯洞裏。在山腳下,當我望見了我所住的那一排窯洞裏透出燈光時,有無限的快樂。我理解那些行軍的隊伍,當走了許多許多的荒漠之後,看見了一個大城市,會如何的歡喜!那些航行在海上的船隻,在一天又一天的海上生活之後,又如何渴望停靠到一個碼頭呢!於是在那一瞬間,我自負地覺得深深地了解哥侖布當時發現新大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