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與無效管理是可以轉化的。有效管理是一定條件下的產物,如果條件變換了,仍沿用過去的經驗,就可能無效了。管理失敗了,如果從中總結教訓,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這時無效管理也可轉變為有效管理。
(第六節)管理和社會進步
管理作為一種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矛盾的實踐活動,同其它活動一樣,是人類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因素。管理同其它實踐活動一起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管理也是生產力
任何社會生產力的實現,除了要具備諸種因素(如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信息、技術和時間、空間環境等)外,還必須有統一諸因素使之共同活動的一定的組合(聯係)方式。沒有一定的組合方式,生產力就不具有現實性,生產就不能進行,生產力各要素的組合,隻有達到最佳結構時,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潛力。要獲得生產力的最佳結構,必須依靠科學的管理。人——機功能的配置,生產力各要素之間的平衡協調,以及它們同工藝的結合,都離不開管理。管理具有多方麵的職能,如決策、計劃、組織、指揮、溝通、監督、協調、控製等。把生產力各個要素統一起來,服務於一個統一的目標,實現生產力係統功能的最優化,必須首先有管理的最優化。另外,科學技術隻有通過管理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新的發明創造運用於生產中的一係列組織過程,各種專業技術設備的合理配置等都離不開科學管理。
在現代社會,大規模地采用機器和機器體係進行生產,並從機械化轉向自動化;勞動社會化程度很高,每個生產單位同外界環境有著千絲萬屢的聯係;企業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因素眾多、動態多變;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複雜。這種形勢要求管理更加科學化、現代化。尋求最佳管理,推進管理係統的進化,是當今各國都十分重視的課題。
管理推動社會進步
人類社會經曆了原始公有社會、私有製社會、社會主義社會,與這三個階段相適應,管理活動也經曆了三個本質上不同的發展時期。原始社會的管理是自發性管理,這時,人們剛從被動地適應自然的動物狀態走出來,人們對改造自然的活動無論其種類、規模都非常有限,活動內容十分貧乏。人們的協調、合作是從直接的生活實踐需要出發和靠習慣自發進行的。這種自發的管理,其水平是十分低下的。
私有製社會的管理是強製性管理。奴隸社會的強製性管理是最野蠻、最殘暴的強製性管理。封建社會的管理組織、製度、方法等比奴隸社會進一步豐富、健全,其強製性管理表現在人身奴役和經濟奴役相結合。資本主義社會廢除了封建專製製度,使人身獲得自由,但又陷入了資本的奴役之中。列寧曾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組織靠饑餓紀律來維持。”
社會主義社會性質的根本變化促成了管理性質的根本變化,使管理從強製性階段逐步進入到自覺性階段。社會主義管理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民主性、全麵的係統性、嚴密的科學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進行的,並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在使社會主義製度不斷完善的同時,管理製度也在不斷完善。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徹底鏟除了私有製,舊的分工和協作關係也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共產主義也需要管理,並且是高度自覺的管理。通過這種高度自覺的管理,促進共產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