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出身名門征伐美名揚(1 / 3)

在蒙古滅夏、滅金和伐宋的動蕩年代裏,忽必烈已從十二歲長到二十七歲。

在這段時間裏,忽必烈是否也參加了滅夏滅金和伐宋的戰爭,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 1252 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為方麵軍統帥時,就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天才,說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種武藝,且精通軍事指揮知識,並有很高的指揮藝術。可以肯定,忽必烈的軍事知識及其指揮藝術都是這期間學會的。

在此時期,忽必烈深入地學習了各種武藝及各種軍事知識,也學習了蒙、漢文字等文化知識,尤其是在父母的培育和影響下,形成了堅韌不拔的頑強性格和顧全大局的寬廣胸懷。

忽必烈的父親拖雷是一個在成吉思汗親自培養和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事統帥,常伴成吉思汗出征,成吉思汗視他為“那可兒”(意為伴當),人們尊稱他為也可那顏。

公元 1213 年,拖雷隨吉思汗伐金,親率中路軍攻人河北山東等地。

公元 1219 年,拖雷從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剌、撒麻耳幹等地,公元 1221年,單獨率領一軍進入呼羅珊境內,攻陷馬魯(今土庫曼共和國馬裏)、你沙不兒(今伊朗尼沙普爾)、也裏(今阿富汗赫拉特)等地。成為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後來,在汗位爭奪鬥爭中,拖雷有心繼承汗位,但還是遵從成吉思汗旨意,顧全大局著想,推戴窩闊台為大汗。

窩闊台繼位之後,分兵伐金。拖雷率右路軍在三峰山大敗金軍以後,與窩闊台軍會合。不久,就與窩闊台北返。北返途中,窩闊台突然患病,百般調治,不

見好轉,隻好請來薩滿巫師為他祈禱。

薩滿巫師以碗盛水,念咒為窩闊台驅邪,然後用念過咒的水洗滌他的病身。

正在這時,拖雷前來探視。

拖雷看到窩闊台病重,非常焦慮,上前拿起那碗水,誠摯地禱告說:

“長生天神啊!你無所不管,並且知道,如果有罪的話,那也是我做得最多,因為在征服各地區之時我殺害了那麼多人,俘虜了他們的妻子兒女,使他們痛心。

如果你是為了他的善良和英勇要把窩闊台合罕取去,那麼,我更善良,也更英勇些。請饒了他,不要召去他,把我召去吧。”

禱告完畢,拖雷就把那碗洗病的水一口喝了。

拖雷喝了那碗巫水以後,窩闊台的病竟奇跡般好了,可拖雷沒有幾天卻死去了。當時,有人相信拖雷是代兄贖罪而死,對他忠君友愛的自我犧牲精神十分敬佩。

關於拖雷之死,史家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說這是拖雷愛君愛兄的行為,是拖雷真心 d 實意代君領罪而導致酒精中毒而死。有的說拖雷也有心繼承汗位,隻是為了順從成吉思汗的安排未勻口反對而已,後來遲遲不召開選汗的忽裏台就是最好的證明。而窩闊台則害怕拖雷的威望和勢力繼續增高,構成對自己的威脅而設此騙局將拖雷害死。也有人說,窩闊台和拖雷都是愚昧的,他們實際上是被那個巫師愚弄和陷害了。

不管怎麼說,當時,窩闊台一直把拖雷當成忠君的典型進行宣揚,少年忽必烈也曾一度相信了。忽必烈對於自己父親的死亡十分悲痛,又為自己有這樣一位蒙古人敬重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父親的英勇善戰,激勵他將來也要做一位父親那樣的英雄。父親顧全大局的做法,對於忽必烈“度量弘廣”性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父親死後,母親唆魯禾帖尼獨立承擔起撫育兒子的重任。唆魯禾帖尼極為聰明能幹,高出於舉世婦女之上。她具有最充分的堅定、謙遜、羞恥心和貞潔。

她非常喜歡自己的兒子,教他們懂得道德和禮貌,不允許他們之間發生任何爭吵。後來,窩闊台遣人勸誘唆魯禾帖尼改嫁給其長子貴由為妻,唆魯禾帖尼為了撫養自己的孩子,不讓孩子們在精神上受到任何傷害,便很有禮貌地拒絕了。

這件事,提高了唆魯禾帖尼的聲譽,被蒙古人看成是高出成吉思汗母親訶額

侖的偉大女性。忽必烈兄弟們也很受感動,對自己的母親更加尊敬了。

唆魯禾帖尼繼承了丈夫的遺誌,處處事事以顧全大局為重。

有一次,窩闊台與宗親商量,擅自下詔把原來屬於拖雷的迷勒都思部落中的二千人軍隊賜給了自己的兒子闊端。拖雷部屬的首領們憤憤不平,紛紛訴於唆魯禾帖尼說:“這兩千迷勒都思人軍隊,按照成吉思汗的詔敕是屬於我們的。而合罕把他們給了闊端,我們怎能允許此事並違背成吉思汗的詔令呢?我們要把此事稟告於合罕陛下!”

唆魯禾帖尼從大局著眼,也從保護自己孩子的角度出發,勸慰這些首領們說:

“你們的話是公正的。但是,我們繼承的和自己取得的財產之中並無不足,什麼也不缺;軍隊和我們,同樣全都是合罕的,他知道他在做什麼,我們要服從他的命令。”

各位首領聽了這話,默默地點了點頭。唆魯禾帖尼以其絕頂的聰明和才智,維護了窩闊台的權威和宗親們的團結,也保全了自己及忽必烈等兒子們。

忽必烈非常熱愛自己的母親,母親的勤勞、勇敢、聰明、智慧、謙遜、善良對忽必烈影響很大,特別是母親顧全大局的度量和胸懷,深深地印在了忽必烈的腦海中。

忽必烈就是在這種動蕩的年代,在父母的直接影響下,長大成人了。

一望無垠的漠北草原,碧草如茵,無數的野花競相盛開,驕陽高懸在天空,白雲朵朵點綴其間,宛如圖畫般美麗,天堂般迷人。

一座頗為華美的蒙古包邊,有許多人在出出進進,忙碌非常。一位位蒙古族打扮的婦女們,有的端著淨水盆瓶,有的托著一疊疊的白絹,匆忙有序地進到了蒙古包裏邊……

這座富麗堂皇的蒙古包是大蒙古國監國拖雷的妻子唆魯禾帖尼的住所。這時候,唆魯禾帖尼正躺在帳內,美麗的臉因痛苦而扭曲著,汗水早已浸透了她的衣衫,一頭瀑布般的長發也宛如水洗一樣,粘在了肩上。她正在經曆著分娩前的陣痛。

一位侍婦邊給唆魯禾帖尼擦拭著額上的汗水,邊勸她多喝一點水,“您不要太緊張,唉,多麼熱的天哪,怎麼這天就沒有一絲風呢。”侍婦的話音剛落,刹那間,晴空如洗的天空飄來團團濃雲,旋即,一陣涼風吹來,整個漠北草原在片

刻之間籠罩在了一場暴雨之中。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響起,“呱呱”一聲,一個黑黑的、粗壯的健碩男嬰降生了。

這時正是元太祖十年(1215)的八月,這個男嬰便是日後名垂青史的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幸運地誕生於黃金家族,而且有一位威震環宇的祖父——成吉思汗。

忽必烈出生這一年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的第四年,此時,成吉思汗已經是漠北草原人人馬首是瞻的大汗了。

成吉思汗出生於金大定二年(1162),九歲時,他父親也速該便因世仇塔塔兒部的仇殺而亡。父親的過早去世,使成吉思汗一家從昔日的輝煌一度中陷入了難以為生的窘境之中,家族中的親友及仆人都先後離開了也速該的遺孀遺子們,成吉思汗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使成吉思汗練就了一付剛毅、果敢的性格和強悍的體魄。

當時的蒙古各部落間,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爭鬥,都在為了爭奪人口、牲畜和財產而血腥拚殺著。成吉思汗目睹這種情況,開始先同一些小部落結成同盟,並講下利於他方的條件,而後一起攻擊其他部落。他先率領人馬擊敗小的部落,進而在戰爭中不斷擴大自己的陣營。在吞並了一個個小的遊牧部落後,成吉思汗開始了統一蒙古的大業。

在金泰和二年(1202),他擊潰了十一部落聯盟,接著又滅掉了陷害父親致死的塔塔兒部及弘吉刺部。這時,成吉思汗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在以後的幾年間。他又接連滅掉了克烈部及乃蠻太陽汗部,兼並了蔑裏乞部,逐步完成了統一蒙古的偉業。

成吉思汗智勇雙全,在統一了蒙古高原後,不失時機地召開了忽裏台。忽裏台是各部落間議會的稱謂,忽裏台上,成吉思汗被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並於元太祖元年(1206)建立了大蒙古國。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忽裏台就成為了大蒙古國各王決議國家大事的會議。

蒙古族人多是以遊牧為生,所以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後,也仍以四處戰爭為主要行為。他相繼出兵攻打中原地區的金朝,使得先前定都中都(今北京)的金朝,為形勢所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以避成吉思汗的犀利攻勢。

這時的成吉思汗,尚沒有駐守中原的打算,他多是以搶掠財產物資為主要目的。就在成吉思汗占領了金朝的中都之後,他仍率軍回到了漠北草原,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美麗大草原。

忽必烈就是在祖父得勝凱旋之時來到人世的。

成吉思汗聽說自己又得到了一個孫子,心中大悅,而且又聽說這個孫子出生時是挾帶風雨而降,長得又是黑而粗壯,更是欣喜異常,他地望著繈褓中的忽必烈哈哈大笑:“不愧是我的好孫子,幾年後我大蒙古國又多了一位英雄。”成吉思汗頗為細心地吩咐下人,一定要給忽必烈找一個好奶母,要讓忽必烈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將來好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成吉思汗的子孫頗多,對忽必烈的這番細心嗬護可謂是前所未見的。

蒙古人在當時可以一夫多妻,有能力的男人可以娶多方女人,可以是五個、十個或幾十個。但隻有正妻生的孩子有繼承家業的權力。

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生有四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成吉思汗消滅克烈部以後,見到首領王汗的侄女很漂亮,就把大侄女娶為自己的妻子,二侄女許配了長子術赤,三侄女許配給了幼子拖雷。

忽必烈即為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所生。唆魯禾帖尼在有了蒙哥和忽必烈後,又生了旭烈兀和阿裏不哥。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後,將蒙古牧民分成近百個千戶,千戶下設百戶和十戶,千戶多是由那些隨從成吉思汗出生入死的將領們擔任。成吉思汗在善待那些為他拚死的將士同時,對自己的親戚和四個兒子也進行了封賞:封兄弟為王,並分拙赤哈撒兒四千軍,哈赤溫三千軍,帖木哥斡赤斤五千軍;封兒子為王,並分術赤、察合台、窩闊台各四千軍,小兒子拖雷一萬一千人。

忽必烈生於這樣一個黃金家族,可以說是很幸福的。

轉眼間,忽必烈已經十歲了。

蒙古族是善於騎射的民族,孩子們自幼就接受能騎能獵便為英雄的理念,故此,忽必烈十歲時就已經騎技精湛、射術高超了。

這天清晨,忽必烈和兄長蒙哥便騎馬出去了,他們事先約定,誰先打到野兔,誰就任四兄弟的首領。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青草如毯,鮮花綻放。碧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雲。輕

風吹來,花枝搖曳,十分美麗。

兩個少年,像草原上兩隻雄鷹,肩搭弓箭,坐騎駿馬,正尋覓著隱身在草叢中的獵物。忽然,不遠處傳來沙沙的聲音,蒙哥摧馬而出,朝聲響處奔去。忽必烈略一思忖,便打馬朝蒙哥去的側方過去,他讓馬放慢腳步,尋到一個土崗邊,下馬,埋伏下來,並悄然搭開弓箭,等待獵物。

這時,蒙哥已經拍馬馳出幾百米了,受驚的野兔聽見聲響傳來,便飛快地向著忽必烈這方向逃來。待野兔進入射程之內後,忽必烈輕舒右腕,箭如飛般直射入了野兔的右眼,野兔來不及哼叫一聲,便倒在草地上死了。

這時,蒙哥也拍馬趕到了,他見忽必烈已將野兔掛在了馬鞍邊,正以得意的眼睛望著自己,蒙哥生氣地大叫道:“騙子!是我先發現野兔的!”

忽必烈笑著說:“可是,是我先射死它的。”

蒙哥的臉憋得通紅,又不知該說些什麼,拍馬上前,伸手就要搶。忽必烈一個鷂子翻身,躍上馬背,打馬向家跑去。

蒙古包帳外,母親正坐在木幾旁喝奶茶。見兩兄弟飛也似地打馬到跟前,嗔怪道:

“怎麼跑的這麼急呢,快坐下休息一下。”忽必烈對母親極為尊重,順從地坐下了。

可蒙哥依舊很生氣,他急切地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向母親唆魯禾帖尼。

“他奪走我的獵物,不是好漢所為,您一定要管教一下忽必烈還我一個公道。”

唆魯禾帖尼看著生氣的蒙哥說:“野兔並不是你射殺的,怎麼算是你的獵物呢?”

蒙哥張張嘴,又低下頭氣呼呼地說道:

“是我先追趕的。”

唆魯禾帖尼又問忽必烈道:“那隻野兔既然是蒙哥先發現的,你為何要先出箭呢?”

忽必烈一本正經地說:

“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借這次獵兔告訴您一件事。”

唆魯禾帖尼饒有興致地看著忽必烈問道:“難道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發

嗎?”

忽必烈站起身,把兔子交到蒙哥手中,說:

“我們是兄弟,彼此間不應分什麼你我。你在前邊追趕野兔,我在後邊堵截,這說明如果我們兄弟團結,就會成就大事。”忽必烈又向母親道:“我隻是證實了這個道理,並讓兄弟們都明白這個道理。這樣,祖父的汗位傳到我們這一輩時才不會大權旁落。”

唆魯禾帖尼心中高興極了,看著一臉莊嚴的忽必烈,禁不住熱戀淚盈眶,那是喜悅的淚水啊,她伸手把兩個兒子攬到懷中,“忽必烈說得對,隻要你們兄弟團結一心,共同對外,我們的家族就會長盛不衰。忽必烈,你小小年紀便如此持重,難怪你祖父最疼愛你了,別辜負了他的期望才對。”

忽必烈用手輕握住了蒙哥的手,蒙哥也點點頭,隻是輕而堅決地從忽必烈的手中抽出了自己的手。

忽必烈提到的繼承汗位,對於拖雷的兒子們來說是有希望的,因為在蒙古民族中,習俗與漢族不同,漢族皇帝通常將帝位傳給長子,而蒙古族的習俗是幼子繼承。在一般的家庭中,長子長大後,會帶著自己的妻兒離開父母去獨自生活,惟有幼子會繼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過世後,財產便歸幼子所有。按照這個習俗,成吉思汗的汗位是應該傳給忽必烈的父親拖雷的,故此,忽必烈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成吉思汗稱雄蒙古之後,南方的兩個主要政權西夏和金朝看到日漸強大的蒙古力量,極度恐慌。成吉思汗先是率大軍攻取了金朝中都,隨後又三次攻打西夏,西夏也懼於蒙古鐵蹄的威猛而奉上美女金銀。但是,在成吉思汗勝利歸回漠北草原後,西夏又同金朝締結聯盟,聯合抗蒙。成吉思汗聞之,不顧自己已經年老體弱,在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親率大軍,分兩路攻打西夏。蒙古軍驍勇善戰,並久經沙場,作戰經驗極其豐富,西夏根本不是對手,在蒙軍圍城半年後,西夏末帝李睨投降,西夏從此不複存在了。

成吉思汗因年邁體衰,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後便抱病在床。成吉思汗自知再難康複,滅金的抱負隻得交與繼位者了。

按照蒙古族的習俗,成吉思汗應該把汗位傳給幼子拖雷,但必須經過忽裏台儀式的選舉認可,方能生效。成吉思汗考慮再三,把拖雷叫到了自己的帳前。

“拖雷,你知道我的身體難以康複了,我們應該考慮汗位的繼承人了。”成吉思汗對拖雷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問題。

拖雷在父親臥床不起的這些日子裏,這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腦際。他管理著大蒙古國的賬目、軍務等多項繁雜事務,他在父親的大蒙古國中,其地位就像漢族王朝中的宰相一樣,管理的事務很多。他知道父親很親近、器重自己,傳位給他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哪知成吉思汗的話都出乎拖雷的意料,隻聽成吉思汗緩緩說道:“拖雷,我知道你在平時最辛勞,管的事也最雜亂,按習俗你繼汗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成吉思汗頓了頓話題,拖雷明白父親要講明白了。果然,成吉思汗接著道:“但是,窩闊台似乎更合適些。術赤、察合台均為一介勇夫,做將尚可,統率還嫌不穩,窩闊台有勇有謀,如果他繼承了汗位,又能得到你的輔佐的話,我便可以放心地去了。”

拖雷聽到這裏,明白了父親心裏早已決定將汗位留給了三兄窩闊台,他張嘴想說什麼,成吉思汗抬手製止住,隨後說:“我這一生拚殺奔波,征服部落無數,從塔塔兒到西夏,經曆戰爭難以計數,但我有一個心願未了,金朝一直在與我大蒙古國對立,我多想征服這個最富裕的金朝。但長生天已不讓我再征戰了,但繼承汗位的人一定要征服金朝!你管理事務能力很強,但統軍打仗還缺乏經驗,而且軍中的將領們恐也難聽你調動。窩闊台繼承了汗位,有你佐助,一定會完成我未竟的大業。拖雷,我的財產你都繼承了,為了父親,你可不可以不要這個汗位,幫助窩闊台呀?”

拖雷從未見過父親這平心靜氣地同別人說過話。成吉思汗平素極有威嚴,一言九鼎,從不允許別人說個不字,若是有時應得慢了,便會遭到他的責罵,甚至丟掉性命。今天聽到父親這番話,拖雷不由得一陣感動,他啜泣著應道:“我聽父親的。”

成吉思汗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由你擔任監國,負責召開忽裏台,輔助窩闊台登上汗位。你放心,我一定會叮囑他善待你的。你去吧。”成吉思汗由於身體病弱,加之一下子說了這麼多話,周身感到十分疲憊。

拖雷轉身剛要離去,成吉思汗又說道:“拖雷,你的兒子忽必烈決非等閑之輩,你一定要傾心培養,他將來一定是成就大事業的風雲人物。”

拖雷道:“可是……”

成吉思汗明白拖雷話中的意思,說道:“可是無法從你這裏繼承汗位是嗎?

別著急,現在他年紀尚小,將來長生天會降大任於他的,未來大蒙古國的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呢。你若虧待他,我定不饒你!”成吉思汗說完,自己合目休息了。

拖雷邁著沉重的步走出帳外,心裏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麼滋味,不知是為失去本可繼承的汗位而痛苦,還是為父親對忽必烈的未來前瞻而欣喜。拖雷最不能理解的是父汗成吉思汗說自己是因繼承了財產,便不再繼承汗位了,倘若繼承了汗位,縱然讓出目前的財產又何妨,大汗還會沒有財產嗎?拖雷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成吉思汗病逝後,監國拖雷主持了喪儀,隨後就著手準備召開忽裏台的工作,以推舉並認可成吉思汗遺言中提出的窩闊台。這準備工作持續已達兩年之久,汗位虛懸的態勢使得蒙古諸王十分不安。人們紛紛猜測拖雷是否要違父命,自己稱汗。

蒙古諸王對拖雷的猜測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本應屬於拖雷的汗位不給了,還要拖雷主持大會,來幫助窩闊台成為新汗,從拖雷角度來講,確實一時難以接受。成吉思汗的病故,原先草原上存有異心的一些蒙古王開始了一些小規模的反叛行動,窩闊台、術赤他們要不時地去出擊鎮壓一下。這種紛亂的局麵給了拖雷緩開忽裏台大會的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借口,拖雷也想借此機會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這時忽必烈已經長成一個健壯的少年了。他每天夜晚都要纏著父親講打仗的事情,幾個月下來,祖父和父親經曆的戰役他都耳熟能詳了,而且他還常發表一些對戰役的評述,其觀點的深刻、精辟,很令拖雷驚喜。拖雷常在私下跟妻子說:

“幾個兒子中惟忽必烈像我。”妻子笑著說道:“我看忽必烈更比你多了一份機智與果敢。”拖雷點頭讚許。

拖雷在認識忽必烈的機智與果敢的同時,又發現了兒子的縝密思維與遠大抱負較更勝自己一籌。

有一天早晨,拖雷剛起床,兄長窩闊台的手下就牽著兩匹馬向他住的蒙古包走來。

“王爺,窩闊台王爺派遣在下給您送來了幾件稀罕的物件。”下人恭敬地將

馱著兩大包東西的馬牽了過來。

拖雷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闊台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便說道:“既然是稀罕的物件王爺怎麼不自己留著?”下人回道:“回王爺,這些東西是在赤不斤的帳內繳獲的,有兩柄嵌玉寶刀,還有一些銀器和玉器,窩闊台王爺讓我轉告您說他是遵從父汗的旨意辦的。”

拖雷瞪了下人一眼,冷笑道:“我父汗的什麼旨意?”

“窩闊台王爺說大汗生前吩咐過,說有什麼都要跟拖雷王爺分享。”

“哼!我——”拖雷話剛出口,站在一旁的忽必烈在一旁趕緊插言道:

“多謝伯父記掛著我們。你回去吧,就說我父王收下東西後非常高興。”

“是。”

見下人走了,拖雷極不高興看著忽必烈解開包袱,道:

“你太放肆了,竟敢替我做主收下這些東西!”

忽必烈取出一柄寶刀,道:“父親,這是不是一把很鋒利的兵器?”

“是。”

“那用它殺人一定很容易吧?”

“當然。”拖雷麵色十分沉重。

忽必烈放下刀,又問道:“父親,您可知世上有一種比刀更厲害的殺人武器嗎?”

“怎麼?你想教訓我嗎?”

拖雷看起來真的生氣了。

忽必烈跪下,仰望著父親,道:“父親,流言是天下最尖銳的武器呀!您想,如若我們不收下這些禮物,窩闊台王爺肯定會心生疑慮,就會放出流言,說父親想自己稱汗。那樣他就會有理由來加害我們了。”

拖雷“哼”了一聲,一時還轉不過彎來:

“你小小年紀,懂什麼!”

忽必烈急道:

“父親,術赤、察合台、窩闊台三位伯父都曾各據一方,除了有自己的封地外,還都有自己的兵馬,而我們卻隻有財富和封地。父親,若一旦刀兵相向,我們又豈是對手?”

拖雷踱了幾步,轉身拉起忽必烈,又問:“怎麼,你害怕他們了嗎?”

忽必烈挺起胸膛,回道:“孩兒不怕,孩兒隻是考慮年小力薄,難助父親一臂之力。”

拖雷明白了忽必烈話中的含意,他是說蒙哥他們哥幾個還小,沒有經過戰事曆練,而且自己手下的親軍太少,沒有辦法同三位兄長抗衡。拖雷輕輕一歎,道:

“正因為如此,我才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呢。”

唆魯禾帖尼在一旁接著道:

“總這麼拖著也不是辦法呀,忽必烈說得對,流言也能殺死人,別人會說我們不守信用,違背父汗的遺願呢。”

忽必烈點頭道:“父親,我們蒙古人講究的是一個信字,一個義字,若是我們背負了這個汙名,在大草原上就驗證有立足之地了。”

拖雷麵色凝重地道: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違背父汗的旨意,隻是連日來戰事不斷,加之有幾個王爺興風作浪,才推遲了忽裏台會議。當然要說我心有不甘,那也是實情。”

忽必烈抓住父親的手,放在自己的肩上,道:“父親,您看我的肩膀是不是堅硬寬闊?”

拖雷露出自豪的笑意,點點頭。

“那父親就放心吧。用不了多久,我就會長大成人,用我的肩膀就能馱起萬重山峰。”

拖雷看著自己有出版的兒子,開心地笑了。

窩闊台心裏非常鬱悶,因為他巴望著早一天登上汗位,那樣他登高一呼,整個大草原都將為之應和,但拖雷怎麼不遵父部召開忽裏台會議呢?他急於想登上汗位,父汗在臨終前與他密談時,曾告訴他“如果想在汗位的寶座上坐穩,須得二人力助,一是拖雷,一是耶律楚材。”並分析兩人的情況道:“耶律楚材為一契丹人,深受漢儒文化熏陶,他信奉君君臣臣,會忠心耿耿輔佐任何一個汗王的,拖雷手中有財富和封地,不宜強迫,拖雷為人仁厚,會屈從於良信與忠誠,你要善待他,感動他,這樣他才會盡心盡力幫助你。”

不久,窩闊台把耶律楚材請到了自己的帳內。

“耶律先生,我乃行軍之人,恐是無法擔當父汗留下的汗位。”窩闊台首投

石問路先紆尊降貴,謙虛地向耶律楚材道。

耶律楚材跟從成吉思汗多年,深深折服於成吉思汗的雄才偉略,他得到成吉思汗的密囑,要扶窩闊台登汗位。他明白窩闊台請自己來此的目的,沉吟一刻道:

“我明白您的意思,我盡快去找察合台與拖雷,您放心吧。”

窩闊台輕舒一口氣,又道:“我無法支撐沒有你的幫助的局麵,事成與否,希望你都留在我的帳前。”

耶律楚材聽出了窩闊台話中的許諾,便急忙起身,找拖雷去了。

拖雷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勸說:“您必須幫助窩闊台當大汗。蒙古族是個驍勇、崇尚英雄的民族,違背父命會被人們視為小人行為。您肯定不想失去大家對您的尊敬與崇尚,忠誠的名譽是無價之寶,望您三思啊。”

迫於各方麵的壓力和形勢所趨,拖雷終於召開了忽裏台會議,窩闊台就這樣成為了大蒙古國的新汗。

窩闊台即位後,立即實施成吉思汗生前定下的滅金戰略計劃。

元太宗三年(1231),窩闊台兵分三路,啟動了滅金的戰車:拖雷率軍出鳳翔、寶雞、入大散關,經興元、鈞州北上;窩闊台率軍經山西進駐鄭州;鐵木哥斡赤斤率軍進入山東。第二年春天,三軍彙合於大梁,金軍大敗,精銳盡失。大梁城防堅固,蒙軍一時難以攻破,於是,留速不台繼續包圍大粱,拖雷和窩闊台率軍回漠北草原。

歸途中,一向縱情聲色的窩闊台在途中生病。拖雷請來薩滿巫師為窩闊台念咒驅邪。拖雷端著念咒的清水,道:“長生天,如果你要責罰誰的話,就請把災難降臨到我的身上吧,大蒙古國不可沒有大汗,讓我來替代大汗受罰吧。”言罷,將水一飲而盡。

說來真的有些不可思議,第二天,窩闊台神奇般地康複了,而拖雷卻大病臨身,幾天後便病死途中。

這一年,忽必烈年僅十八歲。他同母親唆魯禾帖尼期盼來的父親已是一縷亡魂了。

忽必烈、蒙哥、旭烈兀、阿裏不哥跟母親唆魯禾帖尼守候在拖雷的靈柩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忽必烈已經成長為了一個健碩的男子漢了,他不僅騎射技藝精湛,而且數年

來大蒙古國內的權力爭奪傾軋,使他已經曆練了一付膽大而心細的性格。

忽必烈起身給母親唆魯禾帖尼拭去淚水道:“母親,不要悲傷,父親是忠誠之士,會得到勇士的敬仰緬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