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立皇威害諸侯廢臣誅信(14)(1 / 3)

張良說:“皇上對蒯通的處極好,您的仁義之德將遠播四海。現在民間的確有些心懷叵測之人,皇上可發一個求賢詔布告天下,並要求各級官吏選舉才俊,此詔一出,可以使那些人有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那潛在的危險就釋放出來了!”

劉邦聽了張良的話,果然下了一道求賢的詔令:內容大意是說:民間的賢者很多,他們都一心報國,關鍵是朝廷要給他們開辟一條進身的大道。現在,朕上托皇天佑護,下靠賢士輔佐,才得平定天下,成為天下共主。朕想:要想傳之永遠,使天下安居樂業,就得與廣大賢士共享利益。朕宣布,有真才實學者,凡是願意追隨朕的,朕都能使他們人盡其才,安享尊榮!因此,禦史大夫以下各諸侯,相國以下各君侯,禦史中丞以下各郡縣守令,如發現這樣的賢才都有勸勉舉薦之責,並用公車送到京師……

皇詔下後,各級官吏立刻行動起來選賢與能,並陸續送到長安。蕭何和他的僚屬也為此忙了好一陣子。

這政策大大緩解了士大夫與朝廷間的矛盾,如果繼續做下去的話,劉邦下詔的目的也許真的能夠達到。可是被一件突然的大事打斷了。一有人舉報彭越謀反!

彭越的出身、經曆和性情極像劉邦。由於他沒有走到劉邦那樣的高位,他比起劉邦來謹慎得多,拘謹得多。

不能不說彭越也有野心,但他的野心在封王之後就很小了。

他原為草寇,是被同夥逼上造反之路的。起事後,他的事業很順利,迅速成為一方諸侯。在反秦之初,他與劉邦有過合作,當楚漢相爭時,他又明裏暗裏的站在劉漢一邊,給了他很大的助力。在大漢建國後,在異姓的諸侯王中,劉邦與他最為意氣相投,比與英布還要默契。

高帝六年,劉邦到楚地抓捕楚王韓信時,彭越在場,使他受了不小驚嚇。他對劉邦的友情沒變,但他從此對劉邦更加恭敬順從了。每當劉邦到洛陽駐蹕,彭越都親到洛陽給他請安,送上大量珍貴禮物。他與皇帝談天說地,飲酒和歌,盤桓幾日才回。

為什麼這樣呢?

他想的是,他從一個钜野強盜一躍而為諸侯王,他覺得行了,滿足了,隻想保住這份榮華富貴,傳之子孫。他不想招惹劉邦。隻想做他的順臣。

可是越是怕鬼,鬼越來找他。

陳豨反叛後,劉邦聽張良的話傳檄各個諸侯,令他們出兵共同討賊。彭越對傳檄的來使說:他身上有病,人也老了,一時難以奉詔。隻派手下的一個將軍帶領幾千人馬跟隨皇帝出征。劉邦回到長安後,沒有忘記這事,立刻派使節前往定陶,代表皇帝宣詔斥責梁王彭越。

這一非常之舉,彭越十分害怕。他與皇帝的關係也一下子緊張起來。他與臣僚們商量,想親自到洛陽去向劉邦請罪。

可是,部屬們都很擔心。有位將軍名叫扈輒,是個很有見地的人,他一直認為主公的卑躬屈節不可取,他勸彭越說:“大王,這事,您得好好地想一想。皇帝傳檄時,您稱病不往,現在皇帝責怪了,您又連忙跑去,這不正好說明原先稱病是假的嗎?”

彭越點點頭,但他很為難,怕不去請罪,會與朝廷的隔閡更深。

有了扈輒的話開頭,大家都說話了,他們為主公抱屈,責備朝廷對諸侯跋扈。議論說:這樣下去,就是想委屈自保也不可得呀!

扈輒又說:“咱們不能忘記韓信是怎麼死的,誰也知道,漢家天下,若沒有韓信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指望樊噲等輩去給他劉邦打天下呀?休想!可是,大業成就後,就‘狡兔死,良弓藏’了,起初是一再地迫害,後來幹脆就殺了他!誰能擔保咱們大王到洛陽後就不遭韓信那一劫!”

扈輒的這一番直白的話,說得在場的臣僚個個毛骨悚然。

彭越點點頭,讓圍繞著他的太臣們坐下,他說:“到洛陽去,隻是我的一個想法,到底會怎樣我也沒有底!皇上連他的親女婿都不相信,他怎麼會相信我?”

聽主公這麼說,扈輒就把心裏的話全掏出來了。“我看咱們就先發製人,出兵進攻洛陽,一反到底!”

扈輒的話並不意外,可是都被嚇愣了。

彭越趕緊搖手說:“我不到洛陽去了,但也不想造反!皇帝待本王還好,他隻是責備我幾句,有什麼!事情就怕越說越玄,到末後弄得沒有退路!”

也不知彭越是害怕有人走露風聲呢,還是他根本不想與劉邦決裂,他說完後,就令眾臣僚散去了。

彭越不想到洛陽請罪,又不想得罪劉邦。就索性繼續裝起病來。

可是,他就像擱在崖頭上的車,有時候你不想動,它可一步步地向崖坡滑下去了。

這時,他家裏發生了一件與韓信家極其相似的事!

他的太仆姬靈因為駕車出門時,馬車失控,差點兒翻到路旁的溝裏。彭越嚇得滿頭大汗,姬靈跪在他麵前求饒不止。

彭越脾氣暴躁,他從姬靈手裏奪過鞭子沒頭沒臉地抽了一頓,罵道:“你娘的,老子沒死在戰場上,倒差點兒死在你手裏!”

姬靈伏在彭越腳下,捧著鮮血淋漓的臉,一聲不吭。